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资讯 >

世界热推荐:李春田代表:发展为要 实干当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滨州篇章

来源: 央广网 时间: 2023-03-11 12:08:08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要节点城市,滨州市近年来紧扣“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全力提升“八大品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科技创新、工业经济、营商环境等热点话题,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市长李春田,倾听他对新时代滨州的理解和阐述。


【资料图】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滨州实践、滨州方案。李春田总结近几年来滨州“双型”城市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力提升”上,分别是:

科创驱动力全面提升。滨州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创委,持续做强科创平台、做优科创服务、做实成果转化,“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创新格局加快构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在全省实现了从2018年第9位、2019年第3位到2020年第1位的“三级跳”。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增至3.4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5个和1.1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实现了“两连冠”。其中,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从建成到投用,仅用了一年时间,目前汇聚7类1270项科技资源,入驻研发服务机构209家,形成了全链条的公共服务平台。魏桥国科研究院7个研发中心实现全链条运营,启动25个科研项目,引进高端人才51名,带动链条企业研发投入5.71亿元。

实业创新力全面提升。面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现实需要,滨州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之路,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优质量,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营收突破1.2万亿元。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先后关停转移钢铁、地炼、焦化、电解铝等产能,获批轻量化铝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列入省战新产业集群。成立新能源集团、组建百亿规模投资基金,加快建设山东省最大的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产教融合力全面提升。在山东省首创设立滨州人才节,2019年以来,全市共引进高端专家52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4.7万余人,其中硕博士5600余人。滨州正在全力打通技能人才供需两端,打造形成了“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职业教育模式,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校园办在企业里、把人才留在事业中。目前,1000多家企业与各类院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超75%,每年向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过2万人,全市产业工人超过70万人。特别是,去年全国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召开,“院系+研发中心+产业园”三位一体的“魏桥模式”、“N1N”产教融合发展的“京博模式”、“康养+研创+制造+教育”的“愉悦模式”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工业提振”攻坚突破,加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李春田指出,多年来滨州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形成了以高端铝、高端化工、高效生态纺织、粮油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为支柱,发展到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信息、风电设备制造、医养健康等37个行业大类的产业体系。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营收实现9955亿元、增长11.3%,总量和增速分列全省第3位、第2位,连续两年入围“中国百强城市”,再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列第66位,较上一年前进12名。2023年,滨州将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工业提振”攻坚突破,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聚焦思想破冰,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市开展制造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深化全市上下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严峻形势的认识,组织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企业产值倍增等10项专项行动,通过深层次专项研讨交流,引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坚定走好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的精明增长之路,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增收增利更增值的良性发展。

再是聚焦创新实干,全力实施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印发实施《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11项攻坚突破行动,有力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全市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稳步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此外,还要聚焦产业振兴,持续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滨州现有过百亿企业23家、过50亿企业45家,培育了“中国企业500强”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9家,3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国第一。接下来,滨州将实施“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坚持“龙头”带动、“链上”发力,加快塑成主导产业新优势,发挥高端铝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支持魏桥创业集团在加快推进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轻量化铝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跃升。推动京博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打造化工产业南北双向“百亿级”增长极。加快建设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鲁北氢能保障供应基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尽快形成规模,打造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重点产业链发展,形成龙头带动、产业聚集、链式发展态势。

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李春田表示,近年来滨州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坚持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是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打造形成的“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入选全国“政务服务优秀品牌”。具体来讲有“三个强化”:

强化求新求变,打造品牌效应。先后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设立“滨州企业日”和优秀企业旗帜广场,连年举办“企业家大会”,评选表扬“金银铜狮”奖优秀企业家。在全省率先举办“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政企对接活动,市级领导带队主动与企业家互动交心,为广大企业家提供宽松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坚持分领域、分县市区、分节点,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和系列访谈活动,在全社会凝聚起了优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

强化共识共为,放大行动效应。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印发了《滨州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实现1092项涉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全市综窗率达98.3%,群众排队时间减少90%以上。出台国内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法规,发布全省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领域地方标准,减少申请要素43%,压减申报材料67%,全市并联审批办件率和联合图审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强化用心用情,释放服务效应。创新建立“1+5+N”帮包责任制,1名市级领导,围绕产业链、企业、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5个方面,帮包N个企业。常态化开展“六个一”暖企服务行动,从企业集中遍访、惠企政策宣讲、专业服务小分队下沉服务、“政企面对面”交流、营商环境体验等六个方面开展服务。建立“为企服务直通车”机制,实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现场直通、问题即办、高效办结企业难点诉求。

借势发力、顶格推进,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

李春田认为,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在招商引资方面,滨州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机构。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研究出台《市级领导顶格招商攻坚行动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挂帅、市直部门牵头的招商责任体系,落实招商团长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家投资促进委员会、驻外联络处、专业机构等多方作用,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战果,实现招引成效量质齐升。

二是建机制。建立健全顶格招商、升格激励、严格督考、满格通报“四项机制”,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坚持“月调度、月考核、月通报及双月专题调度会”等机制,强化对招商引资全过程全要素的考核与评价。探索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激励以商招商、以企引企,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优路径。坚持专业专注、用心用情、选商选资,围绕进博会、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点节会,持续优化完善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节会招商、资源招商、驻点招商、筑巢招商、精准招商、嫁接招商等方法路径,全方位、宽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活动,迅速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

下一步,滨州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树牢“发展为要、实干当先”理念,答好“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干”的时代考题,努力开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滨州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