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慕尼黑“遭遇战”,官方发布“讨美檄文”
【资料图】
近期引发关注的,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最终“不欢而散”。尽管中美在这场高级别安全论坛中,爆发了一场“遭遇战”,双方尽可能在国际外交场合上取得有效“战绩”。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场“遭遇战”,帮中国下定了决心。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结束的当天,也就是2月20日,我国《新华社》《环球网》等多家官方媒体,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报告。报告中直接抨击了美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霸权,和对其他国际社会带来的大量人道惨剧。这份报告被不少人戏称为“讨贼檄文”。
坦率的说,不论是这份报告发布的时间,还是具体内容,都可以看出,在中美刚刚结束的在慕尼黑的外交博弈中,一定有某些事情和发现,帮中国下定了决心,中美之间的终极较量正式开始了。
在这一次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美国的喧宾夺主。原本是国际性的安全政策论坛,硬生生变成了美国的一言堂。此前参加论坛的我国人员,在接受自己人采访时就吐槽,西方政坛现在连伪装的面具都不屑带了,表面上的“中立”也不用了。会议里,只要是支持乌克兰的,那就是掌声一片,符合美国“标准”的意见,那就得到支持。
所谓一叶知秋,以当今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今天俄罗斯在西方社会的境遇,极有可能就是未来中国在西方社会的境遇。尽管这一次,我国代表团也受到了一些欧洲国家的欢迎,比如法国就给出了超规格的接待。德国也愿意在舆论上声援我国。可一到会议台面上,法国和德国依旧坐在下面鼓掌,很显然,他们清楚,“不鼓掌”意味着什么。
虽然我们也清楚,德法等国其实是想在中美之间牟取利益。但也无法否认,中国也需要这种外交博弈,来切割大西洋两岸的关系。欧洲的政党政治,虽然决定了他们的政策没有稳定性,但这个不稳定性也意味着,中国有机会让他们做出改变。往深层次说,这个世界终归还是西方的那一套“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就有“道理”。
另外,我个人怀疑,这一次中美之间的“非正式接触”促使了这一次“讨美檄文”的出现。虽然到目前,中美双方都没有细谈这一次碰面。只是知道,我们王委员又喷了布林肯一顿。但很显然,美国这一次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中国感到了警觉。
中美之间,尽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是非常复杂,但摆明了美国人不顾一切,还是要将我们当做死敌。须知,中国已经在外交上倾尽了所有努力,既然美国人不愿意,那就不愿意吧。70年前在朝鲜半岛,我们能够将美国人打上谈判桌,现在依旧能。如果已经注定无法避免,那就只能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