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渤海之畔的石油家书-环球焦点
这里有海风,这里也有海浪,在渤海湾上的一座人工海岛,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70010钻井队队长杨正斌和往年一样,将坚守在一线过春节。而这个新年,杨正斌和家人有一个新约定。
清晨的钻井平台
【资料图】
早上7点的冀东油田人工岛,气温零下10摄氏度,海风寒冷,队长杨正斌和场地工史海安正在对设备进行逐一巡查。
杨正斌和史海安正在检查设备
杨正斌和史海安正在检查设备
在距离地面近三米高的循环罐面区域,钻井系统所需的12种固控设备协调配合。这里是检查钻井作业是否正常的第一道关口。在用来过滤岩屑的设备——振动筛前,两人停下了脚步:一块筛网破损需要及时更换。
破损的筛网
杨正斌:如果过滤不好,会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对设备的影响,沙子多了对密封件都会有磨损,设备肯定是会总坏。
打开电源,机器再次投入正常运转。在杨正斌的指导下,5分钟不到,史海安就换好了新筛网。对于史海安来说,有队长杨正斌在身边就意味着安心。
38岁的杨正斌出生在新疆伊犁,从小就憧憬大海。
杨正斌:我上学的时候对海滨城市特别向往,当时考虑学石油,也是因为石油是国家比较重要的一个资源。
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后,2019年,杨正斌成为渤海钻探70010钻井队队长。过去,一线石油钻探条件特别艰苦,在野外或是海上联系家人更是一种奢望。杨正斌刚工作时,一次由于通信讯号不好导致的“失联”,把那时还是女友的妻子急得大哭。
杨正斌:那会儿还谈恋爱呢,一个多星期找不着我,她家在沈阳,然后坐着车就来找我了。她以为我出事了、失踪了,就大老远跑过来,跑到井上,找到我之后,忍不住直掉眼泪。
工作中的杨正斌
历经寒暑,越过冬夏,渤海钻探70010钻井队有着15年历史,钻井队编号以7开头,说明这支队伍可以钻达地下7000米的深度。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施工,钻井队刷新了冀东油田5000米以上深井钻井周期最快纪录,成功完成林探1、千探2等重点施工任务,刷新16项区块纪录。
回忆攻克难关后的场景,杨正斌说:“干完之后,全队在一块特别兴奋,高呼,包括工程师在内,我们基本上就全部拥抱在一块。每一口井对我们来说就相当于从小养到大的孩子,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想各种办法去解决它们的问题,去抢救它们。我们把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当作一种信念一直坚持下去。”
钻井队所在的海域由于地层原因,井下作业难度极大,时刻考验着杨正斌和队员们的专业能力。目前施工的项目,将要第三次开钻。下午一有空,杨正斌就和技术员姬忠民讨论起开钻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技术员姬忠民:我刚从钻台面上下来,刚才定向的时候托压有点严重。这会儿定向钻时慢了,容易发生粘卡。要不一会儿拉个短起,把岩屑床清除一下?
杨正斌:对,咱们先拉一下,把井底沙子往上带一带,到底之后先过个稠筛,把沙子往上托一下。然后那个托压问题怎么解决?想怎么弄?
技术员姬忠民:加点润滑剂,减少点磨阻……
新年临近,空气里弥漫着过年的味道。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杨正斌和队员们来到钻井队食堂一起吃工作餐。
餐厅给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餐
后厨里,厨师们正在为队员们准备丰盛的餐点。负责后勤供应的项目经理邓文祯说,人工岛上的物资依赖于船只运输,有时会受天气影响,不过,后勤保障团队全力付出,让钻井队员们能吃得好。
邓文祯:我们可以预料到什么时间段、什么季节风大,什么季节老不发船,所以说我们的生产保障都是打出提前量。比方生活物资的储备,我们有意地去储备一些不容易腐烂、保质期比较长的食品。
餐厅的工作人员正在备菜
晚上11点,给队员分配完工作后,杨正斌和妻子打起了视频电话。工作16年来,杨正斌大部分的春节都是在钻井队上和兄弟们一起度过,今年也不例外。聚少离多,但家人始终是他最温暖的依靠。在妻子心里,有过委屈,也有过抱怨,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
杨正斌妻子: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也吵,那时候就是总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什么的,比较辛苦。后来慢慢理解了,能平安健康就行!
儿子的造句
月色温柔,床头上,摆放着妻子送给杨正斌的玩偶。
妻子送给杨正斌的玩偶
总有一些藏在心里,却不能当面说出的话。今年,自诩不那么浪漫的杨正斌把心意都写进一封家书里。这个新年,他和家人有个新约定。
杨正斌:媳妇,今天我想对你跟孩子说点真心话。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在什么样的场合,我都一直在惦记着你,只是可能平时没有跟你说出来。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也许个愿:在2023年,一定抽时间,带你跟孩子去趟南方,去旅游……
三口之家的最新合影
宿舍窗外,钻井工作仍未停歇。在荒漠、在戈壁,在平原、在山涧,新一年,像杨正斌一样的石油钻探人,将继续在岗位上开始新的征程。
杨正斌: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跟我们这个团队打好每一口井,打出更好的成绩,增加更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