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资讯 >

湖北“两会”观察:打造“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 央广网 时间: 2023-01-17 23:02:58

当前,湖北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期,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支持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还有哪些堵点亟待打通?

1.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赋能一线科研人员


【资料图】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支撑。2022年,湖北科技创新聚势突破: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国家级研究中心、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8家。

省人大代表、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领舞者”,武汉东湖高新区正聚焦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大科学装置为支撑、国家级研发机构为骨干”的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省人大代表、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借力‘从0到1’基础研究,做强‘从1到10’应用研究,支撑‘从10到1000’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省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副主任朱静

大力“修路”,“路”上的“车”还得多起来、跑起来。省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副主任朱静建议,应明确科技资源共享机制,赋能一线科研人员。

“部分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存在科研资源使用率偏低的情况,甚至很低。那么在科技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上就形成了一种失衡。怎样能够更好地保障一线研究人员去使用这些科研资源,通过什么渠道使用、怎么样去申请、费用多少合理,初期在做顶层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进来。”朱静。

2.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让研究“课题”回应产业“难题”

科技资源既要满足科研属性,也应服务产业属性。2022年,湖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160亿元,增长超15%。如何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让研究“课题”真正回应产业“难题”?

省人大代表、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副研究员孙雷蒙

既是高校教师、又是企业家的省人大代表孙雷蒙感受真切。他建议,可以开设企业与相关科技部门联合发布的基金,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机制,让“严进宽出”变“严进严出”,让项目资金真正用到实处、起到实效,“评判机制就要更健全、更严苛,产业方和政府一起来评判项目的需求、进展和结题,核心理念是你这个研究做得是让这个产业受益的。”

3.做好“保姆式”服务 全方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22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两年翻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4万家、增长70%。如何让他们心无旁骛、专注技术创新?

省人大代表、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

从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作近20年的省人大代表、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认为,作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重要一环,服务机构应持续深化服务内容,当好企业“服务员”、科创资源“联络员”。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仅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的研发投入、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等。下一步,我们会在这些方面形成一个专项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专门服务这些小微企业。”邓培说。

省人大代表、招商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刘波

“金融活水”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2年,全省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信贷余额近5000亿元。省人大代表、招商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刘波建议,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加速企业发展壮大,“首先,可以在科创企业的早期,通过‘投贷’联动等金融方式帮助它发展;其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金融科技帮助企业做运营。招行推出的科技普惠产品‘薪福通’,是能够解决企业的人事、财务、采购、日常管理等等的服务系统。对于科创企业来说,研发永远是核心重点,那么对于中后台的管理,银行可以尽可能地帮企业降低成本。”刘波。

4.以市场牵引为导向,加强政策“精准滴灌”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省人大代表、武汉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汪俊君认为,政府应加强政策供给的精准度,让政府的“指挥棒”与市场需求“协奏共舞”,助力湖北加速形成“下一代”汽车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链向高价值跃升。

省人大代表、武汉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汪俊君

汪俊君说,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移的背后,是无数新技术的攻克、新应用的落地。但目前,不少产业激励政策都以点对点为主,要么支持零部件供应商、要么支持主机厂商,偏向于前端的研发或后端的建设。

汪俊君认为,政策应加强以市场牵引为导向,促进行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实际上政府从应用端鼓励大家都使用,能有效支持核心零部件和主机厂之间的良性互动。一项技术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迭代、改善、更新,产品竞争力会逐步加强。把环节打通之后,整个行业会形成一个非常正向的循环。”

5.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从产学研的“黄金铁三角”到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湖北正以统筹思维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2022年1-11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827.56亿元,其中制造业技术合同成交额2246.47亿元,占比高达79.45%。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

省政协委员、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

如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省政协委员、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机构布局,面向我省重点产业领域、特别是五大优势产业需求布局新建一批中试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推进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建设,打造国家技术要素市场的重要枢纽;完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级技术经纪人培训能力。”

湖北之声记者:夏晓青、王宇、沈雅洁、刘沛然

通讯员:吴非、方华、张鹏

标签: 人大代表 科技成果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