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北京天宁寺桥下“灰空间”变身城市活力空间-今日播报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北京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简称《导则》)日前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导则》指出,未来北京市桥下空间将建成公交场站、停车场、城市环卫设施、养护绿化场地、公共活动空间、体育运动专项场地以及多元融合的复合功能空间。1月5日,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桥下,探访北京市首个多元复合的既有桥下空间提升利用试点项目。
(资料图片)
天宁寺桥下“灰空间”变身城市活力空间(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从停车场变成多功能休闲娱乐场所
“这个桥底下原来是停车场,还堆积了一些杂物。”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市政管理科科长王道康告诉记者,“我们接手这块场地后做了大量的民意调查,确定方案后于2022年9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天宁寺桥下面积宽阔,开发利用却十分有限,在周边居民的印象里,这儿封闭昏暗、通行不便,关注度低、利用率低,成为“城市灰空间”(“灰空间”是指那些存在于城市中,功能属性未被明确定义,却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的空间)。
天宁寺桥下“灰空间”变身城市活力空间(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天宁寺桥位于西城区二环路西便门与广安门之间,桥区周边历史文化、工业文化丰富,西南侧为北京千年古刹天宁寺。“我们综合周围居民的意愿设计了儿童游乐区(西区)、综合运动区(东区),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改造建设工作。”王道康介绍。
天宁寺桥下空间综合运动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贴近民意 贴心设计
记者了解到,桥下空间提升改造设计团队先后走访了相关街道、部门及60个社区,并对周边15分钟生活圈内的35个社区的居民开展问卷、访谈调研,充分汇集居民需求,优化方案布局。“选择桥下空间改造成为综合休闲场地,我们要考虑与周边居民的契合。”王道康向记者介绍,“经过与周边居民的沟通,我们决定在综合运动区加装隔音板。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再加上桥梁交通本身也会有一定的噪音,那么我们加装隔音板以后,能够保证运动区的噪音不会强于桥梁交通的噪音,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一位记者体验在综合运动区打篮球(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除此之外,项目还充分考虑了周边居民遛娃、带孩子的需求,在儿童游乐区设计建造了很多儿童娱乐设施,比如滑梯、沙坑、攀爬架等。记者了解到,儿童游乐区即将于春节前后向市民免费开放。“我们就住在这旁边,每天路过这都盼着开放呢,小孩能过来玩可真是太好了!”一位附近居民告诉记者。
一名小朋友正在体验儿童游乐区的滑梯(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通过对桥下空间的更新和功能优化,织补老城区城市功能,重塑城市空间肌理,提升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 王道康表示,通过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制定出台桥下空间治理提升有关政策标准提供有力支持。2023年,西城区还将对至少12处桥下空间进行整治提升,使城市“灰空间”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