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结婚,为何父母会给女儿准备“开裆裤”作为嫁妆?原因让人脸红心跳-消息
中国人很重视婚礼习俗与礼节,认为嫁娶仪式会影响婚姻的吉利,因此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流程与习俗;提到结婚,在古代,但凡有女儿出嫁,娘家人都会为新娘子准备一条“开裆裤”,但这开裆裤可不是给日后的小外孙穿的,而是别有用意!
【资料图】
▲古代女子出嫁连嫁妆也非常讲究。(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按照字面的意思,“裆”就是裤子两片腿管相连的地方,“开裆裤”在两腿连接处有开口,古人穿着时会在外加上其他衣饰遮掩裆部。事实上,古代是没有裤子的,女子一开始只能穿裙子,但因为不方便劳作,加上天气寒冷腿部受冻,为了御寒,会在腿上套个布筒保暖,渐渐演变成裤子,不过都是开裆的,和裤裙有点相像。
▲在古代“开裆裤”成了女子出嫁时不可或缺的嫁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但为何古代女子出嫁时,“开裆裤”成了不可或缺的嫁妆呢?这就要从古代的婚娶制度说起。古人不像现代人这么开放,可以自由恋爱,古人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双方的新郎新娘直到洞房花烛夜之前,都是没有见过的,彼此就跟陌生人无异,试想一个没怎么见过男人的大姑娘,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人面前,怎么好意思脱下衣服。
可以想见,新人婚前并不熟悉,也没有感情基础。春宵一刻值千金,因此就有人想到了这样一个妙招。为了避免双方的尴尬,就给新娘子穿上一条开裆裤,这样就既不会让新娘子因为害羞而为难,也给那些没经验的新郎官不会太难为情。
再就另一个层面来说,娘家的人为新娘子准备一条开裆裤,也有希望小两口可以尽快开枝散叶的意思,所以开裆裤才被作为出嫁女子的随身嫁妆,当然了,现代开裆裤则是特意在裤上面开一个洞,只适合婴儿穿著,通常会连同尿布一起使用。
除了“开裆裤”之外,新娘父母还会准备很多嫁妆。古时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娘家一般会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日常起居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所谓“十里红妆”,其实是指抬嫁妆的队伍有十里那么长,嫁妆十分丰厚、送嫁队伍又无比壮观的场景,也是指旧时富家嫁女的场面。有人算过,真正的“十里红妆”至少需要300-400人抬着嫁妆走在路上,场面之宏大,不是平头百姓所能仰望的。
在古代,嫁妆是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合理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好。
而且,女子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中国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在汉唐时期就有,但宋朝开始受到限制,明清完全丧失。中国女子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的,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嫁妆,它便是“压箱底”。所谓“压箱底”就是夫妻生活模型,是古代生理教育工具,因为属于个人隐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因此而得名。
看完这些,我们不禁感慨,古代嫁妆真的很丰富,而且也不比如今的“房子车子”容易。
参考资料:《古代女子嫁妆清单》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