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在老城厢找到一片“室内桃源”!
俗话说,“千金买邻,八百置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睦邻友好的人文传统。有人说高楼大厦让人情变得冷漠,但“邻里情”始终是中国人根植在记忆里的向往。豫园街道淮海居民区桃源新村9号楼在建设“零距离楼组”的过程中,重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该楼组变身老城厢“室内桃源”。
01“高龄”小区人居环境换新颜
桃源新村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属典型的老式住宅社区。随着房龄的增长,楼道内出现墙面脱落、布线杂乱等问题,引得居民抱怨连连。
居民们各自当好“值日生”守护文明新风
9号楼楼组长陈培英表示:“居民们要求改善楼道环境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也成为了我们创建零距离楼组的契机。”关门是小家,开门是大家。为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陈培英号召居民们各展所长、各尽其力,一起投入到楼组建设中。
楼道手工DIY达人发挥特长助力楼组建设
清扫之余,居民纷纷将自己家中的刺绣、字画、绿植等物品贡献出来,齐心协力将每层楼道布置得温馨美丽。陈培英还制定了排班表,居民们各自当好“值日生”,一起擦拭楼道、保持楼道卫生。在居民的共同参与下,楼道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楼组内居民的不文明习惯和行为也得到约束改善。
近期,五楼新搬来了一家租客,由于作息原因和生活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楼道的生活氛围。楼组长陈培英、居民代表宋延惠和党员诸伟刚及时反映,与房东取得联系告知相关情况,让房东加以劝说;同时反复多次上门宣传楼组文明理念,积极和租住人员进行沟通。如此一来,租户也逐渐改变陋习并参与到维护美丽楼组环境的队伍中。
02自治团队共商共治聚合力
楼组里环境面貌的变化让居民们心里高兴,平日里对楼组的关心也多了起来。“9号楼‘体量’虽小,‘自治活力’却不小。”
9号楼共有19户居民,租客比例较低,老邻居多相处融洽,有着较好的居民自治基础。在前期开展楼道整治的过程中,楼组长陈培英、居民党员诸伟刚还与几位热心居民组成了自治项目团队。
“楼组会客厅”如今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为进一步带动楼组居民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和民主协商,自治团队一方面组织居民多开展议事会,广泛征集意见,发挥居民的集体力量与智慧,总结制定了专属于本楼组的《楼组公约》和《楼组制度》,并张贴在楼道中。另一方面,自治团队还利用一楼闲置空间打造“楼组会客厅”,既能作为楼组居民会议讨论楼组建设的“议事厅”,也能作为居民休憩、邻里活动的“会客厅”。热心居民们在此处设了置物架,并免费摆放口罩、雨伞、报刊,尽可能为大家出行和休息提供便利。
居民认领包干区守护小区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9号楼的居民们还把自治活动延伸到了“楼外”。针对楼道周边的非机动车乱停放和公共绿化区域环境管理问题,居民们还自发认领了包干区。他们的热心之举也促进了桃源新村社区事务共管的良好风尚。不少楼道的居民们感于心、践于行,也参与到楼道和周边环境的清洁中,让小区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提升。
03尊老爱老守望相助暖人心
“良好的楼组氛围是我们创建零距离示范楼组的重要法宝,如今的9号楼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说起建设成果,楼组长陈培英非常自豪。环境美丽了,人心也拉近了。随着居民自治活动不断走向深入,9号楼的邻里关系愈发融洽,楼内居民互相帮助,亲如一家。
守望相助浓浓邻里情谊
去年7月份,居民陈阿姨生病住院了一段时间,出院后大家纷纷上门探望,表达自己的关怀之情。居民许泓更是连着多日给陈阿姨送菜送饭,让陈阿姨深感温暖。平日里大家也主动关心帮助高龄、独居老人,在对方有需要时伸出援手,帮忙购买吃食和生活用品。
前不久,楼内一户人家出门忘记关上燃气灶,高层的住户看到烟雾后及时联络居委,由居委联系户主,及时回家控制住情况。这样守望相助的小故事在9号楼内不胜枚举,睦邻友好、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在居民心间不断滋长。
步步都是景,浓浓邻里情。桃源新村9号楼创建了美丽的生活环境,营造了“楼组一家亲、社区一家人”的浓厚氛围,使楼组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