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资讯 >

故人故居故事|“聚石凿池,构亭艺竹”——世春堂

来源: 上海黄浦 时间: 2022-02-07 19:34:20

卷首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城市里的一座座房子,就像方方正正的汉字,书写城市的百年沧桑,风云巨变。他们汇聚成一篇优美的诗,一段慷慨的文,文字的内容,是独属于房子和它主人的故事。在黄浦的街头巷尾,有许多像这样有故事的建筑。那房、那人、那事,是属于黄浦的专属文字。

说到潘允端,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在上海修建的建筑,想必大家都去过。

潘允端,是豫园的建造者,今天要介绍的世春堂,正是他的故居。世春堂为明代上海人潘允端宅中仅存且最宏丽的厅堂。

潘允端,明代人。在古代,30岁才乡试中举的他可是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中举后的第二年春天,本可以进京会试的他,不知什么原因,那一年他没有北上。又过了3年,潘允端才踌躇满志地进京会试去了,结果名落孙山。赋闲在家的潘允端为了排解心中苦闷,就把西边菜园子的一个角落,“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这是最初的世春堂,修建的那年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世春堂界碑

其实,潘允端留给世人最大的贡献还是修建了豫园。当时的潘家在上海为望族,潘氏父子都曾居明朝高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

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上海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世春堂自潘允端后,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它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潘国光得徐光启孙女之助,购得此堂,改为天主教堂,取名敬一堂。清雍正八年(1730年),敬一堂被清政府没收,改建为关帝庙。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建为敬业书院。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月,法国派拉格纳来华,交涉收回雍正年间被没收的财产。上海道奉谕归还了大南门外的圣堂,敬一堂因已改成关帝庙和书院,另给董家渡一块土地作为补偿,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始归还。同治元年(1862年)另建关帝庙,敬业书院也迁出另建,敬一堂遂恢复。

上海敬业书院校徽

时间流转,经过翻新修整后的世春堂现已成为豫园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一部分。堂内常年开设“豫园讲坛”、“豫园书场”等公益活动,同时还作为文化展厅及书场,举办书画展、手工艺品展、摄影展、社区教育成果展等,岁月流逝的优秀建筑,它在上海的老城厢里依旧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标签: 故居 故人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