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资讯 >

生态环境“多元共治” 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来源: 时间: 2021-06-29 18:18:56

美丽乡村稻花香

九峰环境能源项目(光大国际)

獐山石矿治理后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周勇/摄

径山北苕溪 刘焕根/摄

美丽乡村径山镇前溪村

“未来乡村实验区”——青山村

长乐林场发现的中华水韭居群

北湖草荡中的中华水雉

2021年6月30日,第十一个“浙江生态日”,且看余杭生态图景。

近年来,余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区,2017、2019、2020年三次夺得全省治水“大禹鼎”,2018年余杭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首位,2019年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2020年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2021年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优秀县。

余杭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不断丰富“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生相融发展模式”的内涵,统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这是一场承前启后的接续发展,是时序与空间的叠加演绎,是联动全域的共享共建。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指向的不仅仅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高质量推进“山水产城人”融合,同时也是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域共美的新路径,是美丽余杭锻造的又一张“金名片”。  记者 倪明伟

01

建立差异化生态保护机制

余杭区不断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绿色发展考核体系,形成以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碳消费、生态效益等指标为支撑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聚力发展、生态保护两种类型实行镇街差异化考核机制。设立财政补偿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办法,逐步增加对生态红线区和禁止、限制开发区域生态保护及生态环境修复的转移支付,提高生态补偿能力。

此外,余杭区还建立了耕地保护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富村惠农”补助等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

02

打好碧水攻坚战 打赢蓝天保卫战

近年来,余杭区以“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截至2020年,余杭区两大流域苕溪为Ⅱ类、运河为Ⅲ类,总体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控以上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100%,成功创建北苕溪、中苕溪、余杭塘河、长命港等4条省级美丽河湖。

不断进行产业调整,先后累计关停獐山石矿等经营性矿山150余家,关停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企业425家,关停“低散乱”生产经营单位(加工点)19038家,关停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炉窑)755余台。2019年,建成全市(除主城区外)首个工业无燃煤区(县、市)。

如今,余杭区全面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以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

2020年,6项空气质量指标首次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_2.5累计下降幅度超过50%,优良率上升超过30个百分点。

03

建立垃圾分类生态循环全产业链

余杭区坚持依靠科技创新,致力循环经济,全面打造垃圾分类全产业链条,构建前端“精准化”督导、中端“规范化”收运、末端“资源化”处置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建立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监督管理“一张网”,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评价、称重计量、实时监控、数据统计“一网通”,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2020年余杭区在实有人口增加近20万的前提下,生活垃圾进场量同比减量6.67%;人均生活垃圾进场量同比减量11.59%,最大限度实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实现城市提升、建设山清水秀“全域美丽”而不懈努力。

04

整合各方力量发展“绿色联盟”

2020年,余杭区组建“绿色联盟”,由生态环境部门、环保设施单位、绿色企业、环保咨询机构和环保社会组织等10余家单位组成,实施绿色党建、绿色发展、绿色研学、绿色公益、绿色宣教、绿色科技等“六位一体”联盟体系,实现党建与公益服务、生态研学、环保宣教、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环境治理相融相促,同频共振。

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会同区教育局,组织教师、专家等编撰《研学生态余杭》读本,推出“古今对话之旅(良渚遗址—未来科技城)、垃圾探秘之旅(虎哥回收—九峰项目)、水滴邂逅之旅(东苕溪奉口取水口—城西净水公司)、乡村焕颜之旅(径山小古城村—黄湖青山村)”4条研学精品绿线,组织20位学生代表开启生态研学第一课。

05

成立全国首个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

黄湖镇青山村是余杭“未来乡村实验区”。近年来,青山村围绕生态环境多元共治、促进生态文明新风尚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生态+”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构建了绿水青山孕育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带动强村富民、强村富民反哺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2015年,黄湖镇联合社会力量在青山村成立全国首个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农户以财产权信托的方式,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善水基金”进行集中经营管理,可以从“善水基金”中获得较林地毛竹经营收入高20%的生态补偿金。

在整合政府、金融机构、公益组织、农户等资源的基础上,“善水基金”进一步将下游产业链企业、项目建设运营主体纳入生态利益保护链条,通过信托合同方式约定利益分配,形成成本共担与利益共享的受益者付费机制。目前每年约有15万元反哺至“善水基金”用于水源地保护。“善水基金”林地流转面积从500亩扩大至1000亩,并实现自主可持续运作。

06

湿地水城塘漾棋布 珍稀物种频现

高标准推进总面积约11.71平方公里梦溪水乡综合保护工程,分为四大区块组织实施推进。以湿地湖链格局为依托,以湿地水城交融为本底,以伴城水乡公园为设计理念,在区域内集聚公共配套、产业服务、人文休闲、生态绿芯四大主要功能,打造世界级湿地水城风貌的核心样板区、未来城市建设新地标、未来数智生态新名片,全力打造“湿地水城”余杭典范。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强,号称“水中大熊猫”的世界濒危野生生物桃花水母、野生植物界的“大熊猫”中华水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珍稀的野生观赏花卉种质资源球果假沙晶兰等各类珍稀物种在余杭区内频频出现。

07

“靓城行动+西部富美”展现余杭生态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刚刚结束的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宏观描绘了余杭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余杭将坚持以民为本、三生融合,统筹推进靓城行动“1466”计划和西部富美“1355”行动,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积极创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余杭将以“绿色风暴”行动为抓手,突出生态环境刚性执法,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切实解决辖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无废城市”,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以环境质量提升为抓手,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有序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型,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生态环境治理中谱新篇,共筑全域美丽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