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里”党建联盟,“天目村落”运营的“板桥模式”
多彩板桥
板桥夜景
花田里党建联盟成立
上田十八般武艺
一村一品
为进一步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寻求乡村振兴“临安模式”,2017年以来,临安创新推行村落景区化运营新思维。并以政府助建、助美、助运营等形式,打造了一批示范型村落景区。
政府“输血工程”完成之后,村落运营如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在我党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在近日浙江省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之际,临安区板桥镇创建了“花田里”党建联盟,为临安“天目村落”的运营模式创新,做了积极的探索。也为党史学习教育同双线“三服务”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生动案例。
尽管眼下该联盟还只是“花田里”的“盆景”,但板桥镇党委希望通过党建联盟的持续发力和推动,把美丽村落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板桥模式”,由“盆景”推广到“风景”,为拓宽、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联盟建在“花田里”
“花田里”党建联盟的名字取自板桥镇的花戏村和上田村。既表达两个村在党建统领下联袂发展的寓意,又传递着党建联盟赋能田间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助农惠农初心。
花戏和上田是“鸡犬之声相闻”的邻村。上田是盛名在外的全国文明村,因建起了全省首座农村文化礼堂、首个微法庭而声名远播。它也是目前临安唯一一个由政府国资平台主导运营的示范型村落景区。
相比而言,花戏村则相对“低调”,但有深厚的“戏文化”底蕴。当年,乡人章文和于谦同朝为官,在危难之际勇救“十八学士”。之后,每逢“十八学士”殉难祭日,村里都会上演七天七夜的大戏,以纪念“章公”,祭奠“十八学士”,花戏村也因此得名。
几年前,在外打拼多年并小有成就的杨丹芳回村创业,开了杨家大院民宿,又注册了公司,想在花戏村搞点明堂出来。而新当选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鲍正春也想把村落景区模式引入花戏村,让花戏的“戏文化”带来“戏经济”。
“镇里顺势而为,成立‘花田里’党建联盟,意在使村庄经营在党建联盟的赋能下在两个村之间先行先试,实现‘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然后推广到全镇。”板桥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说。
“花田里”党建联盟采取“1+8+X”组织框架:“1”是指由镇党委牵头,“8”由花戏村党委、上田村党总支、浙江农林大学、临安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临安农商银行板桥支行、杭州正兴牧业等8个党委、党支部组成。“X”是指在“1+8”基础上,吸收相关合作社、“新农人”等党外资源加入联盟。在乡村农旅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销对接、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和投资合作等领域进行组团推进,实现建一个组织,带一个集群,兴一个产业。
党建联盟将围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两大核心任务,每年初,协商制定联盟年度计划,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过联盟成员单位领办实施相关项目,定期开展活动策划和品牌宣传,共商对策、共议大事、共解难题、共办实事,合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带动电商、文创、民宿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人才共育。
对此番板桥镇成立“花田里”党建联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赵兴泉给予了高度评价:“农村富裕富足先行示范,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品牌赋能,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花田里’党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临安在深化‘天目村落’运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上,又有了新的载体。”
花戏有“戏”
板桥镇虽没有名山大川的自然秉赋,却不乏“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田园意趣。板桥紧邻青山湖和杭州主城区,是青山湖科技城的后花园,与余杭、富阳二区山水相连。这为“临安东门户”上的这方“环湖小镇”,打造“多彩板桥”、开展村落运营,提供了独特的区位、生态和产业优势。
王东升敏锐“嗅出”了“板桥优势”蕴含的“钱景”。在“花田里”党建联盟成立仪式上,他与鲍正春并肩坐在了合作签约席上。
王东升是浙江兆丰年文化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多年致力于为乡村旅游品牌营销提供策略支持。此次与花戏村“当家人”鲍正春的合作,不仅仅只是为花戏村的村庄经营提供营销策略的支持,而是带着真金白银以大股东的形式,深度介入花戏村的资源挖掘和旅游开发。这也是兆丰年成立十多年来,首度以参股的形式深度介入乡村旅游项目。
当然,兆丰年此番深度介入,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前期对花戏自然、人文、产业等资源的全方面调查梳理。王东升表示:“我们初步打算在花戏唱好十台戏。”
其中最大一台戏就是将类似河南“戏剧幻城”的模式落地到花戏,与河桥的“狐妖小红娘”形成东西呼应之势。王东升透露,这戏与传统“你演我看”的模式不同,而是观众与演员、台上与台下、戏里与戏外的相互体验、深度融合,游客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是一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我们想把它做成类似于王潮歌导演与建业集团联袂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样一种具有全新现代元素的旅游文化产品。”
王东升心中酝酿的第二台大戏是“矿坑演唱会”。花戏村后山的半山腰有采矿时留下的宕口,“我们觉得这里是欣赏天籁之音的理想舞台,稍作改造后,将来准备举办矿坑演唱会,然后把边上的矿工宿舍改造成矿工酒吧。”
村后山的山顶是一片开阔的大草坪,可以全览青山湖,是观星、看日出的理想场所。“我们考虑引进房车营地、山风露营、轻型越野……”还有花戏的百亩桃园、居仁里的水系、初成气候的笛箫产业……以及邻村上田稳步增长的旅游客流,还有板桥各村的“一村一品”,也都是兆丰年想盘活、演活的“产业戏目”。
透过“花田”看“多彩板桥”
板桥的“一村一品”都有哪些“品相”?桃源村的“云彩姑娘”葛雯算是“多彩板桥”的靓丽名片。
早年曾留洋澳大利亚、从事外贸工作的葛雯,因父母的召唤,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乡继承父业。对互联网下的现代商贸有着独到领悟的葛雯,致力要让城里客吃到真正的土鸡。她颠覆了父辈“笼式养鸡”的传统模式,承包了家附近的几处山谷,把笼子里的鸡放进大山、回归自然,喝着山泉、吃着虫子长大。葛雯常说,要想让我们舌尖享受到福利,首先要将“动物福利”落到实处。正是对动物福利的不懈追求,葛雯经营的“云彩农业”在几年间迅速增粉,“云彩土鸡”供不应求,成为“多彩板桥”的一抹亮色。
板桥的另一张金名片当属香榧。山核桃和竹子被誉为临安的两棵“摇钱树”。正因为两棵“摇钱树”的繁茂生长,奠定了临安农业“东竹西果”的产业格局。如今,香榧的崛起,正在改写这一传统格局,成为临安的第三棵“摇钱树”。而临安香榧的“产业担当”当属板桥香榧。首先板桥香榧的种植面积有近万亩,占全区的1/6;其次是板桥香榧的品牌和品质。近年来,板桥镇连续多年举办香榧节,“花桥香榧”刚出炉,就被抢销一空,成为临安兴林富民的后起之秀。
板桥的“一村一品”不光口碑好,品相也很独特。葱坑白杨梅就是代表。它不光果实红里透白,连它们头上天空也是白色的。梅雨季节,正是杨梅旺产旺销的时候,然而梅汛期的霏霏淫雨,经常给杨梅的采收和霉变制造麻烦。葱坑村的大棚白杨梅,巧妙规避了梅雨的侵扰,还使杨梅的果熟和上市比普通露地杨梅早了半个月,却丝毫不影响它的酸爽甘甜。
还有正兴牧业的奶牛和牛奶、首个农业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锦海农业,以及锦兴的蔬菜、灵溪的小番薯、秋口的大米、如龙的苋菜、牌联的猕猴桃……板桥的“一村一品”实在是多彩又“多滋”。
治理赋能
项目招引、经济发展需要和谐的政商环境。而板桥“善治”,正是对经营村庄的有力支撑。
全省首个“微法庭”诞生地上田村,就是板桥“善治”的“明星级”代言者。
2018年,鉴于上田良好的德治、法治、自治基础,全省首座“微法庭”落地上田。上田“微法庭”运行以来,巧妙发挥了法官懂法善用法、“庭长”知情善调解的各自优势,使“情”与“法”的叠加实现了“1+1>2”的化学反应。
上田“微法庭”主调解员、该村党总支书、村委会主任潘曙龙与我们分享了“隔空云调解”的案例:
去年,上田村一个村民手持“二起脚”(爆竹)点放时,爆竹升空失败,炸伤了右眼,落下8级伤残。伤者封存爆竹欲走司法途径,湖南厂家聘请了律师准备来临安应诉。“我们告诉他,人不用来,可以通过电脑,在‘微法庭’调解。听说我们有这么高科技的调解手段,对方律师赞赏不已。”
经过几轮调解,我们也反复给村民做工作,最后达成19万元的一次性赔偿方案。调解书、司法确认书的传送和双方签字,全部通过网络和手机端传输完成。
潘曙龙介绍,上田“微法庭”启用至今,已成功调处民事纠纷数十起。“不增编制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就使司法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实现了农村纠纷就地化解、远程提供司法服务、远程开展普法教育的数治与善治。
如今,上田“微法庭”模式已经在板桥15个村和全省全面推广。“微法庭”平台已累计向各村推送庭审直播30多次。“微法庭”的进村落地,不光为法院日趋繁重的民事调解“减负”,也极大地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正因为“微法庭”释放“大效能”,越来越多的疑难纠纷,当事人双方都要求通过“微法庭”调处。
除了“微法庭”落地到村,板桥还在全镇15个行政村增设法律援助便民窗口,为村民提供从咨询到办理法律援助的“一站式”服务。深化律师驻村机制,加强与律所的对接,为村民、企业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遵纪守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干部和志愿者依法治村能力和法律服务水平。(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