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统、查、治、防、储” 广州番禺区绷紧防汛工作一根弦
近年来,广州番禺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家及省、市关于防汛减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高位推进防汛备汛及城区内涝防御工作,把水浸点整治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列入全区十件民生实事,积极探索“统、查、治、防、储”五字工作法,全面提升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强化组织领导,突出“统”字压实责任
一是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及“三个联系”制度,全面落实16个镇街的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32人)及6宗万亩以上堤防责任人(18人)、275个村居的防汛责任人;落实以孤寡、残疾、独居等弱势群体为重点的转移工作责任人,保证8035户特殊群众户,户户有人负责对接转移,层层压实传导三防工作责任制。
二是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成立由区领导任组长,16个镇街和水务、住建、交通、水投公司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区水浸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印发《番禺区内涝防御行动计划图》《番禺区水浸点治理工作方案》和《番禺区水利设施防御行动计划图》,明确全区47个布防点,挂图作战推进全区水浸点治理工作。
三是完善预案体系建设。针对机构改革及时调整区三防指挥部领导架构及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指挥运作规则、成员单位联合值守、会商制度等。各成员单位及16个镇(街)根据各自职责,也完成了相关预案的修订完善,275个村(居)均制定了“一页纸”操作预案。同时,建立水浸点“五个一”机制,形成“一本台账”,落实“一点一负责人”,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编制“一点一应急预案”,组建“一点一抢险组(每组8人、3台抽水泵)”,排涝责任明确到点到人。
强化隐患整治,突出“查”字把准病灶
一是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多次召开全区会议专题部署防汛备汛工作,区领导班子各自深入一线,检查汛期安全及防汛备汛情况,共发现堤围隐患1宗、易涝点隐患5宗;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45处(涉及794人)、危房1624间(有人居住危房66户涉及156人),均已严格落实整改、防护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群防转移机制,全区262个在建工地都已落实应急物资及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二是全面开展汛前检查。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原则,组织开展防汛备汛隐患大排查,同时发动网格员延伸触角开展群排查和细排查,分类建档立册,深入查摆原因,及时整改落实。36个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及16个镇街均根据各自职责开展汛前隐患排查与防控工作,共排查全区191座涵闸、132个泵站、213公里外江堤防、16座小型水库、24个水浸易涝点,检查全区709艘渔船并严格落实渔船监管责任。
三是多措并举加强检查。汛期全时段加强对路面保洁、排水管网及排涝设施的检查维护,有效防止落叶、垃圾在降雨时堵塞雨水格栅及排水管网。加强每日“三班制”专业巡堤,重点巡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及其附属设施,落实河道水质巡查、水利设施维护,穿堤建筑物的监督、记录和报告制度。同时通过视频巡查、电话及网上投诉等手段,及时掌握雨季城区防涝情况并跟进整改。
强化工程措施,突出“治”字精准施策
一是全力推进外江堤防达标建设。番禺区珠江堤防总长123.14公里(占市珠江堤防总长33.13%),主要包括三枝香水道右岸、沥滘水道右岸、珠江黄埔航道右岸、狮子洋及莲花山水道右岸,海鸥岛、洛溪岛及小谷围岛。2019年至今,累计投入2亿多元组织实施11宗项目(5个堤防及6座水闸工程),加高防浪墙20公里及修建49家企业岸线,全区外江堤防全线现已基本达到3.8米高程并满足防洪潮要求。
二是加快实施内涝点整治。累计投入3亿多元新建排水渠箱、泵站、管道等工程开展水浸点治理。全面排查历年52个易浸易涝点,按照“打通堵点、连通断点”的思路,一点一策、先急后缓、分类实施水浸点治理,目前已完成50个水浸点整治、2176宗排水管网隐患修复。针对番禺大道等交通主干道沿线水浸问题,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新建排涝泵站,新挖排水管渠(沟),新增雨水口等工程,基本消除里仁洞立交、塘西跨线桥底等4个点水浸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广州碧桂园小区门口南浦路长期水浸问题,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约400米长的大口径排水渠箱,同时在涌口设置抽水流量达1万立方米/小时的强排泵站,彻底解决多年困扰群众的雨季出行难题;针对华电新能源等公司反映的内涝问题,投入700多万元新建650米长、直径2米的雨水管,同时对公司周边的内河涌进行疏浚,进一步提高片区防洪排涝标准,彻底解决影响企业生产生活的内涝问题。
三是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贯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立项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各审批环节严格控制海绵城市管控指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综合提高防洪排涝建设标准。
强化处置能力,突出“防”字提早预备
按照“提前预排、精准布防、快速抢险、事后总结”思路,全面落实落细各项应急措施。
一是提前做好“预腾空”。根据番禺区河流的潮汐特性,对现有水闸群分流域进行联合优化调度,利用低潮位提前做好河涌、水库及山塘库容的“预腾空”,同时“一人一闸”精准管控全区174个截污闸,及时开闸泄洪、关闸保水质,实现防洪(潮)、排涝和水环境调度等3大功能。如市桥河水系在防洪潮调度方面,由石龙联围、市石联围、陇枕联围和雁洲水闸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流域保护圈,将原来分块设防变成流域大联围设防的整体布局。根据气象预测及水文讯息,在洪潮到来前提前关闭与外江联通水闸以保证围内河涌低水位运行,退潮时开启水闸及时向外江排水泄洪。在排涝调度方面,利用围内950万立方米的调蓄库容,提前预排腾空容量,确保在降水时不出现顶托现象,同时结合流域大联围内水闸和泵站工程加强排水,保障流域内5大排涝区106.8平方公里积水面积基本不发生较大水浸区域,实现在遭遇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1天排干不成灾;其它排涝区(福涌排涝区和古西涌排涝区)在遭遇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1天排干不成灾。在水环境调度方面,通过改变市桥河水系的水动力条件,使得水系内的水流不再受潮汐影响出现往复流,而是利用潮汐形成“上行、下泄”2种单向循环流,加速水系换水,增加水环境容量、加快河网水体交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逐步恢复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实现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是提前到达精准布防。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按照“提高一档、提前一步”要求,根据气象预警出动300多名抢险队员提前20分钟到达全区47个布防点驻守,到点后立即铺设应急排水管、架设抽水泵,清理雨篦子周边的树叶和垃圾,提前落实各项应急抢排措施。
三是快速实施应急抢排。依托区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关注各易涝点积水情况,第一时间实施应急联合调度。按照“以路面管制和交通疏导为主、强排积水为辅”的应急处置思路,区交警、交通、水务、城管等部门协同配合,针对易引发交通堵塞、车辆被困的易涝点,安排警力疏导交通并做好交通管制和应急救援,同时增配铁马、抽水泵和应急托车,最大程度降低水浸影响。
四是认真总结落实整改。雨后立即组织区相关部、属地镇街、防汛专家对水浸情况逐点分析,查找来水源头、积水原因、汇水面积和退水路径,通过改(新)建排水管道、增加收水篦子、增设强排泵站等系列工程措施或相关管理措施,“一点一策”整治销号。
强化应急力量,突出“储”字做足保障
一是组建三防专家技术队伍。建立由气象、水务、住建、城管、交通等区三防各成员单位工程师以上专家组成约200余人的三防专家智库,为三防会商、决策指挥、应急抢险等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二是不断充实抢险应急队伍。各镇(街)组建防汛应急队伍约1200多人,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建立行业应急队伍约700多人,各类基干民兵2400人,形成了以基层队伍为基石、专业队伍为骨干、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主力的应急抢险力量,同时定期组织开展防洪排涝防御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状态下快速反应、处置有力、救助有序。
三是健全应急抢险物资保障体系。建成以区供销联社、各镇街代储点为主体的防汛物料储备体系,现已配备排涝设备176台、各类抢险车辆52台、各种水泵118台、水利杉7100条、编织袋9.3万个、水利笼箱3600个,可满足局部灾害风险隐患的应急抢险需求。
番禺区下一步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意识,抓紧抓实抓细防汛抢险各项工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