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民国才女苏雪林:活了102岁,后半生却以骂鲁迅为最后事业 天天微资讯

来源: 乔文亮 时间: 2023-06-28 11:46:58
图1 苏雪林

有谁想到,民国时期的一才女以反鲁迅为事业,竟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她就是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齐名,被封为民国五大才女之一的苏雪林。

她的身份标签有很多,作家、画家、教授和学者。她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此期间出版作品六十五部,写出超过两千万字的文章,被誉为文坛的"常青树"。

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首先是她是近代女作家中寿命最长的;其次,她以反鲁迅为被人熟知。虽然她深陷谬论的漩涡,却依然不改初衷,坦然自若,让她成为了后来备受争论的人物。


(相关资料图)

不畏惧被命运扼住喉咙,勇敢的与之较劲

1897年,苏雪林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县的旧式家庭。早年祖父曾当过官,而祖母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封建妇女,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所以,在这种家庭下成长的苏雪林就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她苏雪林很小的时候,就被祖母强行裹足,年纪尚小的她对于封建的礼教还是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也是长大后,她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恶习残害了身体,这让她深感形残,深恶封建礼教害得自己终身不能抬头做人。

后来,因为苏雪林受家族影响,便从此爱上了读书。在7岁后,为自己偷偷争取了学习的机会,她在叔叔和兄长去私塾读书时,自己就在旁边偷听,不管是《三字经》还是《女四书》,虽然不懂意思,但她都跟着背诵。

对她来说,就是与封建礼教作斗争,虽然不易,但至少也取得了一点点胜利,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她也学到了一二千的汉字。

后来,因为叔叔兄长都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闲在家里,久不久就从兄长那里借些通俗小说,像《西游记》《水浒传》《史记》《汉书》等名著,她都有涉猎。阅读为她打开了眼界,她又开始还兄长学习绘画,尝试写作。这也为她后来的创作及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雪林

15岁时,苏雪林已经懂得了很多知识。在得知安庆的女子师范学校开始招生后,苏雪林费尽心思,用哭泣、哀求、吵闹,甚至自杀的方式,终于说服了祖母去上学的事情。

苏雪林回忆这段时曾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

也许是苏雪林对学习的热忱,在她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得以留在学校继续任教。有了这段成功的经历。在任教两年后,又得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招生的信息,她又再次豁了出去,请求祖母的同意。

可祖母却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放权,还为她报办了一门亲事,丈夫已经给她订好了,让她放弃出国的想法,专心成家,做个相夫教子的女人。

苏雪林当然不愿意,可却没有任何办法,焦虑的苏雪林得了一场大病。当然心病就得心药医,祖母停止了逼婚,这一次,她再一次的实现了升学的愿望。

苏雪林

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不久。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一股蓬勃、新鲜的空气弥漫着整个北京,此时的苏雪林思想也深受震动,她接受了这个新文化,而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新人。于是,她有了出国的想法。

这次,她没有再跟家里人做任何商量,而是偷偷的准备了出国的事情,直到临行前她才告诉母亲。母亲没办法,只得偷偷把仅有的四十块银元嫁妆塞给她,于是她踏上了去海外的求学之路。

可以说,就是苏雪林对知识的求知若渴,几次跟封建思想严重的祖母对抗,也没有被封建的权威思想给吓住,三次的求学过程让她的思想得到了洗礼,也使得后来的文坛上有了苏雪林的影子。

苏雪林

人生大事不委曲求全,不束缚自己。

苏雪林是个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可是在婚姻问题上还是受传统思想约束,不能自主。在她出国前,家里就为她定好了一门亲事。所以,就算是出国的代价吧,苏雪林并没拒绝。

家里人为她找的未婚夫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叫张宝龄。长得还不错,也曾是个出国读书的留学生。无论家境和学识,和苏雪林也相当的般配。可能是因为这点,苏雪林决定先跟对方通信了解彼此。

可是几次书信来往后,她却发现两个人完全讲不到一块。例如,当苏雪林说花朵美丽的时候,对方就会理性地告诉她,"花是植物的生殖器"。这一听,就是个纯粹的理工男,不懂浪漫,不解风情。所谓的三观不合,也许就是这样了吧。

苏雪林一家

后来,苏雪林写信给自己的家里说拒绝这门婚事,收到的却是父亲的责骂。而病卧床榻的母亲也劝说自己,甚至哀求苏雪林就当是为了父母。

虽然苏雪林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但身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中国封建传统女性的道德。所以,她也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同意嫁给张宝龄。

后来母亲去世后,苏雪林就和丈夫搬去了苏州任教。生活中,两个人根本谈不到一块,加上之前就已经显露了两个人的性情不合,所以,彼此也就越来越不耐烦,更别期望相夫教子了。

两人结婚36年来,总是聚少离多的情况,两人在一起的日子都达不到4年。后来,两个人决定分开,虽然没有真正的离婚,但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后来想起这段回忆,她总是感慨:"苏州天赐庄一年岁月尚算美满,但以后便是维持夫妇名义而已。此后,苏雪林不愿意再把时间浪费在自己的感情上,她决定从此终身不嫁,如此清贫的过完了一生。

鲁迅

大半生的时间用来骂人,只为根除封建礼教的束缚

要说骂人的功力深厚,一根笔几乎是骂遍了所有的学术界的大人物恐怕也就是鲁迅。可他应该没想到,自己生平骂了那么多人,就在自己死后,却被自己的学生苏雪林骂了大半生,还骂成了自己的事业,恐怕这让鲁迅也是始料未及吧。

很多人就不明白,鲁迅到底是做了什么对不起苏雪林的事情,才让她对鲁迅有如此的深仇大恨的。

有人说,也许是因为"握手门事件",鲁迅伤了他的自尊。

当时的鲁迅还是苏雪林的偶像,当时,苏雪林受邀参加当时一个文坛的聚会。受邀的还有当时文坛的一众大咖林语堂、郁达夫和自己的偶像鲁迅。

当时苏雪林凭借《绿天》已小有了名气,毕竟是处女作。于是就想跟自己的偶像握手,顺便让他指点一二。谁知鲁迅当时太过于冷淡,手没有伸出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可能就是鲁迅的此举,让身为"粉丝"的她得不到赏识,于是苏雪林就把"偶像"变成了"仇人"。

苏雪林

还有另外的说法,就是她跟鲁迅同样是被包办婚姻,同样都未与原配离婚。与徐雪林孤独的选择终老不同,鲁迅却是与原配在没有离婚的前提下,又找了新欢许广平。

这让徐雪林觉得鲁迅是新时代思想的人,可却做着跟封建礼教中一夫多妻的行为,虽然没有婚娶,可是在她看来却是不可理喻的。

关于这两种说法,虽然并没有得到苏雪林的证实,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攻击鲁迅,是因为第二种原因。

苏雪林是受新新思想浪潮影响的人,她努力的推翻封建的压迫,为的就是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可是她的"偶像"鲁迅并不完全如此,所以她才开始由爱生恨,把对方骂上了半个世纪, 即便后来遭到了文艺界的围攻,禁止刊登她的作品,她也毫不在意。

后来,在她69岁的时候,她把骂鲁迅的文章结集成书,终于给这件事情画上了句号。不得不说,她敢于骂鲁迅这么久,这种坚持确实也是让人挺敬佩的。

苏雪林作品

苏雪林的一生都在为自己争取奋斗,虽然婚姻不美满,晚年又独自一人生活。但无论人生如何坎坷,她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洒脱肆意的面对人生。不妥协也不讲究,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就如拿破仑所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