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道光皇帝勤俭节约,为何毫无影响力?背后深层原因涉及晚清困局

来源: 读书悟道君 时间: 2023-02-13 15:44:49

历代皇帝之中,以帝王之尊崇尚节俭的皇帝,恐怕道光皇帝堪称“千古一帝”。在节俭方面,道光可谓做到了极致。


(资料图)

对于道光的节俭,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而且由于他的盲目节俭,一度导致了帝国的边疆危机。

那么作为节俭之王的道光,他到底有多“抠门”,又是如何引发帝国危机的,我们下面就具体剖析一下。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道光上台后,就把节俭提上了日程。说到节俭,他是认真的,首先从我做起。

在饮食方面,原本皇帝每餐有二十多道菜肴。但道光认为这样吃太过于奢靡了。于是下令通知御膳房,说以后每餐不超四个菜。

有时他只要一碗豆腐烧猪肝,御膳房对此叫苦不迭,这样下去,他们是一点油水也别想捞到了。

朝廷文武官员听说后,对皇帝的节俭将信将疑,直到道光两次大宴群臣后,官员们才相信了。

其中有一次是皇后生日时,道光设宴赏赐内廷诸臣,大臣们以为可一饱口福,谁知到酒席上一看,才知每人只有一碗打卤面,搞得文武大臣们哭笑不得。

此后,百官们只好在道光面前也装出节俭的样子。

在服饰方面也一样节俭,清代皇帝冬季都会穿上毛皮罩衣御寒。道光即位后,内务府也给他准备了一件珍贵的黑色狐皮罩衣。

结果道光嫌这件罩衣太奢华,于是让内务府去改制,结果改制的费用也不低,于是,道光对内务府说,这次就算了,下次千万不要浪费材料了。

道光很少穿新衣,衣服能多穿一日是一日,有时为了节俭,裤子的膝盖处磨破了之后,还让内务府帮他补上一块圆形补丁。

内廷官员见状,不管裤子是真破还是假破,也纷纷效仿道光,在膝盖的地方也打上补丁,一时间补丁之风大盛。

他对自己的子女也一样“抠门”,在古代,皇帝子女大婚是大事情,一般排场都很大。但要是摊上道光这位老爸,排场就不要想了。

道光对此有明确规定,儿子娶媳妇,一切从简,女方也不能置办豪华的妆;公主出嫁,不能超过两千两银子,驸马送给皇家的聘礼也无需太多,甚至可以免去“九九礼”。

在道光的节俭之风带动下,原本内务府一年花销四十万的费用,愣是被砍了一半。

此外,道光还下令停止各省进贡。尽管皇帝嘴上这样的,但各地官员心里还是拿不准,皇帝这是真实意思,还是一场政治秀呢?

于是,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各地官员还是照例上供,只不过不叫“进贡”了,而是换了种说法,叫“孝敬”。

当礼物送进宫时,道光有点困惑,不是叫他们不要送礼了吗?怎么又来了?这不是在公然抗旨吗?

但是如果为此公然惩罚又与礼仪不符,思来想去,他打算把官员们送的礼物退回去。

这个办法不错,但退回去的运费也不小,道光也不情愿出这份钱。最后在众官员的劝解下,道光松口,只好收下,但说法是“赏收”,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他还会赏他们一些东西作为补偿。

从上述可见,道光皇帝的节俭可谓做到了极致,绝对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但遗憾的是,他的节俭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官员小吏,并没有因此而摒弃腐败。

所以,道光皇帝的节俭,从始至终,都只不过是他个人的一场政治秀。

那么,作为一代帝王,道光为何会提倡节俭呢?说起来,他也是用心良苦。

节俭背后的无奈

清朝统治者从1644年入关,至1820年道光即位,已经走过了近一百八十年了。在此期间,大清从表面看上去江山一统,金瓯无缺。

但实际上历经180年后,国家已经百病从生,社会矛盾危机重重。

首先就是吏治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对于任何一个王朝的晚期,吏治腐败几乎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

有学者总结大清的官员有两类:一类为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官;另一类虽然不是投机分子,也不贪腐,但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官,整日痴迷于虚假的自我精神乐园,不是写诗就是练书法。

对于第一类官员,一般都大搞钱权交易,是重点贪腐对象。这类人借助钱财往上爬,而钱财基本也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

道光心里也十分清楚,但封建专制体制的特点,就在于它赋予了王公贵族们不干活的权利,他们一年四季躺平,该有的还是什么都有,而且还权利不小。

这样的体制模式本身就为贪腐和堕落提供了温床,要想改变,除非换种体制试试,这话对道光而言,那是开玩笑,我怎么可能改变祖宗的体制,那不形同灭国吗?

其次,土地兼并严重。道光时期的土地兼并问题是清朝历史上最严重的,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

清朝入关以后,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到道光时期,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第三,经济危机,道光时代的经济危机与我们今天的“经济危机”概念不一样,清代的经济危机就是钱不够花,国家财政每年收上来的钱和支出的钱不成比例,入不敷出。

清朝时期的赋税,与以往朝代相比,是相对比较低的,朝廷每年的收入大约有四千万两白银,但是仍然不够花。

可能有人会说,康熙时代还没有这么多呢,怎么就盛世了?时代在发展,很多东西都变了,生活成本提高了,贪腐严重了,社会矛盾加深了,而相应维稳成本也要增加。

但就是财政收放没有大幅增加,康熙一句“永不加赋”,对于后世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后期人口暴涨了。

还有就是黄河水灾,一旦发生决口,就会造成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这时政府就要出钱救济,如果不安抚民众,可能就会出现社会动乱。而要救济,就得花钱。

此外还有更让道光头疼的问题就是,人口爆炸式增长,清朝人口在道光年间达到峰值 ,高达四亿人口。

这就意味着要有大量的物质资料来支撑,但问题是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亩产量又低,全年所生产的粮食总量也仅够半年的消耗,人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万一遇上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大量流民,由此又会引发匪患问题。

就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还被英国人盯上了,开始往中国输送鸦片,加重人民负担不说,也导致大量的白银流出国内。

由上述可知,道光皇帝所面临的统治形势非常严峻。尽管道光皇帝不甘心沉沦,但对于这样的帝国危机又回天无术。

他曾说,现在的大清就是一个破房子,只能看哪里破了,用纸裱糊一下,糊完了至少是光鲜的。

虽然说道光是一个平庸的皇帝,但即便是康熙在世,可能也无力扭转清朝败亡的命运。

一般封建王朝发展到中后期阶段,基本都会出现这种现象,整个社会从上至下都处于困顿和焦灼之中。

这时需要帝国做出调整,以此维系王朝的命运,清朝后期汉族官僚的崛起,比如道光重用林则徐,咸丰开始信任曾国藩等等,这基本就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帝国危机,但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所以,对于道光而言,他作为皇帝没有大的才能,但以身作则还是可以做到的。像勤政、节俭等,出发点好,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有些过度,耽误大事。

比如,林则徐禁烟时,曾逼迫英国商人交出鸦片,并以每箱鸦片按五斤茶叶补偿。当时林则徐缴获的鸦片价值约八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一报上去,道光就不乐意了,一直拖着不签字,最后这笔钱只好由大臣们摊派完成。

再如,在新疆的防守上,他也舍不得设置太多兵力,因为人多意味着高昂的军费,所以,新疆的防守相当脆弱,兵力不多,更有趣的是,士兵还得自己种地来养活自己,这样一来,士兵的战斗力必然下降。

当张格尔起义时,清军一败涂地,最后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军费,从全国调兵以镇压叛乱。

因此,有学者评价,道光节俭是舍本逐末,依他的能力治家还可以,治国就远远不够了。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