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伤心人,集体去造车-快报
互联网大厂人跳槽新能源,这几年特别常见。
2021年7月,叶锦从一家互联网巨头跳槽到一家造车新势力,担任自动驾驶方面的某部门负责人。叶锦当时觉得,互联网正在变得“无聊”,很多领域都不再增长,就连抖音这样的业务都趋于平缓。这家造车新势力给他开出了相对合理的薪资,“转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选择。
“去年互联网行业更加惨烈了,很多大公司发现优化掉这么多人后,盈利反而增加了,那些不挣钱的业务不做好像也没关系。”叶锦感叹道。
(资料图)
作为“幸存者”,叶锦赶上了最后一趟车。但现在更残酷的事实到来,新能源的淘汰赛已经开启了。
赶上最后一趟车
过去两年,爆发的新能源几乎扛下了“所有”。
脉脉副总裁、人脉业务负责人定胜斌告诉市界,“去年互联网转行新能源的人才确实比较多,能够占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招聘总量的19%,核心主要是算法、软件和安卓系统等岗位。”
脉脉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互联网的岗位数量减少了50.4%,多岗位停止招聘,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招聘需求则是翻倍的。
去年7月,新能源市场十分火爆,比亚迪打败一汽大众夺得销量冠军,销量同比增幅高达222%。
对比之下,互联网的惨淡,让大厂打工人梨子酱坐不住了。
她先是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工作,除了新能源汽车还研究了Web3、跨境电商、企业数字化转型,无一例外都是小风口。
“很多风口我觉得落地场景都不明确,很容易成为短期泡沫,当时身边也有人all in Web3了,实际进去之后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前沿,可能只是在炒作概念。”梨子酱表示。
对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确定性就很强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688.7万辆,在整个汽车市场的市占率达到了25.6%,比2021年高出了12.1个百分点。快速增长的市场下已经跑出了一批大玩家,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以外,蔚来、理想、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年出货量也都超过了10万辆。
图/视觉中国
更重要的是,和其他行业相比,新能源对互联网人往往更加友好,新造车品牌对于智能化、软硬件一体的要求比较高,有大量岗位是和互联网行业共通的。“蔚来、小鹏、理想的组织架构和职能都很偏向互联网。”
新造车品牌的互联网化,给了大厂人丰富的用武之地。以梨子酱所在的商业分析岗为例,她当前的工作其实和以前十分类似,而像运营、市场相关的岗位,基本也都是一种套路。
加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也让不少公司更崇尚互联网效率,选择引入互联网人。新势力车企内部一般会有两类人,一类是传统车企的,一类就是互联网的。“很多造车新势力高薪挖人,也是希望能够把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快速用起来,尤其是智能化和软件方面。”梨子酱分析。
新能源确定性的前景和爆发性的增长,也成为吸引互联网人最重要的因素,叶锦当时也是看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而转行,对比以往在互联网行业的跳槽,当时他拿到的新造车offer薪资并没有比在字节高多少,但是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卷、人越来越多,竞争太过激烈,让他想换一个赛道尝试。
当然,作为一个仍在高速增长的行业,不少人都希望能够投身于初创阶段的公司,以获得公司上行期的增长红利,Anni在转行新能源之前,也做了不少调研,当时新能源汽车竞争已十分激烈,她选择另辟蹊径进入一家主打自动驾驶的电动航空公司,这家公司当时也刚完成A轮融资。
梨子酱则把“筹码”押向了一家处在A轮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这家公司还获得了某互联网巨头和汽车巨头的加持,“我更喜欢从0到1的工作,所以想去早期阶段的公司,但是很多创业公司并不稳定,我们因为背靠巨头,起码有稳定的资金链。”
来到降薪时代
互联网一向以高薪资闻名,个中从业者深知红利的价值,因此许多人会复用这种经验,去寻找下一个风口行业。
行业的水涨船高,就意味着薪资和职级的快速成长。因此,尽管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尚未能够提供足够有竞争力的薪酬,但是丝毫不影响互联网人成规模涌入。
梨子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追风口的人,会跟着行业走,在她看来,互联网行业已经没有春天了,而新能源汽车行业则远远没有到终局,各家的份额都还在不断变化,后来者机会还是存在的。
在一家头部新能源车企担任HR的Lucy也能感觉到,政策的利好,让新能源产业受益匪浅,不少人对这一赛道信心倍增。特别是2022年中开始,大众对于新能源行业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加入行业的意向度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吸纳人才早已不再是难事。
加入其中的人们,甚至还有一个潜在的共识——降薪。
脉脉发布的2023《人才迁徙报告》显示,去年从纯互联网行业跳槽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多个岗位平均薪酬均有较大幅度下滑,以软件开发工程和算法开发工程为例,分别下降了约25%和28%。
图/视觉中国
定胜斌告诉市界,很多人其实是宁可降薪也要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为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规模在收缩,需求变少了,很多互联网人在行业内跳槽也是降薪,转行新能源也是降薪,很多人宁可选择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主动降薪,也不愿意留在互联网被动降薪。”
Anni就是属于降薪跳槽的那部分人,相比身边很多做金融、互联网的朋友,她的薪资水平并不高,同时面对的工作压力却要大得多。但Anni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成长性更强,能让她学到更多东西,这带给了她额外的乐趣。
“我通过公司学习到的东西和开的眼界是在我之前是完全没有期待过的,会对接到以前完全接触不到的人群,就会倒逼我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Anni表示。
此外,梨子酱告诉市界,和传统行业相比,新能源汽车已经是相对能接住互联网薪资的行业了,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薪资基本能向互联网大厂看齐。“很多传统车企的组织架构就决定了,他们还是不会去高薪挖人,一般舍得给高薪的还是这波新势力。”
多位受访者都坚信,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下虽然还没有互联网那么赚钱,但是潜在的规模红利很大,最终这些规模化的利润会反哺到从业者身上,这成为很多人押注的因素。
“技术控”与“流量论”的对冲
尽管很多人转行到新能源,都尽可能延续自己以往的岗位,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不少人转行后都能感觉到,两个行业之间仍旧有“壁”的存在。
互联网行业本质上是流量生意,而新能源汽车则是实打实的制造业,跳出原有体系后,适应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Lucy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发现,自己所在的这家造车新势力,就像是一个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大染缸,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和碰撞,既可以看到互联网的人,也可以看到传统车厂的人,还有不少 AI 赛道的人,甚至能看到不少乙方咨询公司的人,人才来源会非常广。
图/视觉中国
入职后叶锦的一个感受是,造车和互联网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互联网巨头在进入头部行列后,打硬仗的机会少了,内部管理会松不少,而车企偏实业一些,况且行业还处在较为焦灼的战争状态,整体的管理风格和流程都比较严谨。
还在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叶锦感觉到公司上上下下都在激励新创意的诞生,会期待员工的灵感乍现和火花碰撞。而车企崇尚按部就班,一款车从设计到量产可能要几年时间,中间每一个规划都扣得很细,尤其是他们做辅助驾驶,对于安全的要求会更高,每个OTA版本的推送都有严密的规划,对技术的细节和精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互联网平台的优化目标很明确,就是用户怎样在平台上停留的时间更长,车企的优化目标更偏技术导向一些,精度要提升百分之几,或者误差小了几厘米,两个行业差别还是很大的。”叶锦表示。
梨子酱也提到,车企的目标是非常统一的,那就是最终把车卖出去,从产品、技术到销售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但是在互联网平台的时候,内部目标冲突非常多,“有人为 GMV 负责、销售额负责,有人为 DAU负责,还有人为用户体验负责,内部沟通的成本就很高,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场而不愿意妥协。”
而到了新能源车企,大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把产品做得更好,并对最终的销量负责,“电池更稳定、安全性更高、续航更长、智能交互更领先,这些维度都有很核心的评价指标,不像互联网那样经常打架。”梨子酱表示。
这背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两个行业的试错成本不同,相比于互联网,造车的成本太高,犯错的空间很小,轻易不敢去做大动作,但互联网妙在成本低,很多新功能和业务都可以去尝试。
在不少受访者看来,新能源的爆发周期也更长,发展会很缓慢,不会像互联网的产品能够一下子用户量过亿,大家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做事,竞争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轮行业洗牌可能要5年到10年才能看出端倪。
一场“豪赌”
经历了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狂飙突进,大部分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对新能源的前景都不再质疑,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玩家都能笑到最后,对于很多转行的互联网人而言,这依旧是一场“豪赌”。
“赛道是确定的,但玩家是不确定的,格局不稳固。对大家来说都有赌的成分,赌的不是行业,而是公司。”梨子酱所在的公司,目前第一款车尚未量产,在她身上,这种赌性比其他人更大。
Lucy在进入新能源行业之前其实也犹豫了一阵,当时身边有人告诉她,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应该先选赛道再选赛马,首先决定自己要做哪个行业,再从这个行业挑选合适的公司,如今她已笃定会在新能源行业持续深耕。
Anni当时拿offer的时候,整整等了一个多月,HR迟迟拖着不给回复。入职后Anni才知道,当时公司资金比较紧张,正在等一笔融资,不敢贸然进行人员扩充,直到拿到了这笔钱,他们那一批十几个人才顺利入职。这种早期的资金问题,在毛利稳定的互联网大厂基本不会存在。
图/视觉中国
对于重回互联网怀抱,大部分人都已不再抱有太多希望。梨子酱觉得,互联网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地位了,整个行业已经步入了夕阳期,虽然规模依旧会得以保持,但是对人才的吸引力会不断下降,“就好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依旧是通讯行业的两座大山,但已经不能代表时代的方向了。”
叶锦也有类似的感觉,互联网的明天仿佛一眼就能看到了,“未来互联网可能会成为一个基础设施,高额的毛利空间会被控制住。”
叶锦感慨在互联网赛道时,职业天花板非常明显,每个优质业务都有一个成熟且稳定的老大,“基本上没有向上走的空间,会觉得入行晚了几年,要是早工作几年那个位置上可能就是自己。”而在当前的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叶锦判断未来五年将会进入比较繁荣的状态,所以希望能在这个方向深耕到曙光来临的时刻。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作为“人”而非“工具”的感受,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少公司,目前依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管理也更加扁平化,“螺丝钉”的感受不会那么强烈。相比之下,现在国内头部的互联网大厂,人员规模几乎都突破了10万人,庞大的组织架构和无休止的消耗,工具感会更加强烈。
梨子酱最早在字节跳动的时候,吸引她的一个因素就是扁平化的管理,但是随着组织架构越来越庞大,向上管理也成为了必要的压力,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向上走的机会要更多一些,“升职其实和公司发展阶段很有关系,在业务往前走的公司人也更有机会,而在业务很稳定的公司,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高职级的人。”
Anni如今所在的公司也非常扁平,运转的效率非常高,这是她以前在大公司没有感受过的气氛。从企业文化来看,这家公司和她以前待过的大公司也很不一样,全年日程都排得很满,任务非常紧张,基本上没有任何团建,每周都处于随时战斗的状态,很有早期字节跳动的风格。
虽然仍处在首辆车量产前的试验期,但梨子酱对自己公司的前景也颇为乐观,在她看来,现在大家对于行业头部的认知主要还是蔚来理想小鹏,但实际上他们的业绩还没有到特别稳定的程度,站位还是波动的,能看到一些新品牌在快速往前冲。
相比转行的不确定,叶锦觉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是确定的,没有赌的成分。“考虑到能源安全,国家有具体的渗透率目标,25年要卖多少,30年要卖多少,一定会按照规划的方向去推进,现在推进的速度甚至比预期还要更快一些。”
逃不掉的内卷
半年前,做HR的Lucy明显感觉到,市面上的人才供给开始“失衡”了。一个显著的标志是——资历和背景优质的人才开始主动看机会了,这种高端人才,他们以往要通过各种渠道才能费劲联系到。
“新能源人才市场已经活跃了两三年,但至少2021年时人才供给量和HR手里的offer数量还相对平衡,但自2022年中起,人才供给已经过剩。”Lucy表示。
感受到行业变得“拥挤”的不止Lucy一人,最近两年互联网行业大幅缩招甚至裁员,让很多人将目光投向新能源这个狂奔的“奶与蜜之地”。一群人早就嗅到危险气息,在互联网的海浪退潮前就提早做出了选择,躲开了竞争最激烈的时刻。
随着新能源行业也在逐步进入饱和阶段,互联网的内卷和消耗,最终新能源也逃不掉。
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后,很多人慢慢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更轻松,相反可能工作更忙,压力更大了。Anni现在的工作压力就非常大,基本属于“007”状态,并且全年无休,今年春节期间还在出差。叶锦所在的业务线主要是偏落地层面的,所以责任也比以前更重,工作时间也比以前久了。
叶锦觉得,进入新能源之后,生活与工作并没有获得平衡,竞争对手的步步追赶,让他们不敢停下,“智能驾驶下半场还没有定,现在还是一样的卷,我所在的公司虽然比较领先,但并没有领先很多,没有到达质变的地步。”
这是一场更考验耐力的赛跑,目前,叶锦作为中层,手下带了十几个人,相比于在互联网大厂时,压力与责任感更重了。未来一两年,叶锦的团队目标是,能和竞争对手做出明显的代差,帮助公司拿到下一轮竞争的入场券。
每个人都在赛道上,但现在,他们需要跑得更快。
(注:文中Lucy、叶锦、梨子酱、Anni均为化名。)
作者 | 曾广
编辑 | 董雨晴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