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想杀魏延吗?别被演义骗了,真正的原因很简单

来源: 寒云天 时间: 2023-01-25 05:28:30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没过多久,蜀国猛将魏延也被马岱杀害并被灭三族,这是《三国演义》中魏延的结局,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与正史《三国志》有所出入。

对于魏延的死两本书记载的过程是一样的,他都是被马岱所杀,《三国演义》因子午谷奇谋魏延当众顶撞诸葛亮,不少人认为魏延得罪了孔明,由此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临死前决意杀魏延。


(资料图片)

然而,其实《三国演义》一书里描述的只是表象,魏延之死的真相唯有四个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被误解的猛将

《三国演义》中,魏延身上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天生反骨”,因此他又被戏称为“反骨男孩”,然而真实的魏延与《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大相径庭。

小说中写到魏延是半路投靠刘备的,真实的魏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卷王”,陈寿的《三国志》中对于他的出生描述已经非常的明确:

魏延出生于益阳,最早以军中部曲的身份追随刘备,之后魏延一路立功最终官至牙门将军。

虽然牙门将军比起“四方将军”、“四征将军”来说,只能算是一个杂号将军,但却丝毫不影响刘备对于魏延的重视。

由此观之来真实的魏延并不是半路投靠刘备的,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士兵做起,一路疯狂内卷最终将自己“卷”到将军。

《三国演义》中,魏延半路投靠导致诸葛亮后期对其不信任,完全是剧情需要根本不是事实。

魏延中期刘备对将士们进行封赏,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汉中太守”,当时不少人都认为刘备会将汉中太守位委任给张飞,但是最后他却将魏延任命为汉中最高长官。

自古以来,汉中是兵家必争之地,北面是关中平原、南面是四川盆地,汉中太守对于蜀国的意义至关重要。刘备将这么重要的职务给了魏延证明他的能力的确很强。

当然,刘备认可并不代表诸葛亮认可,但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决定杀魏延并不是因为其有反骨,其实《三国演义》中骗了所有人,魏延并不是死于诸葛亮之手而是死于权力斗争。

北伐第一大将

《三国演义》将魏延的形象定义为“天生反骨”,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由此便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诸葛亮不喜欢魏延,甚至无时无刻不想杀了他。

此外还有一件事似乎可以证明在刘备死后魏延得不到重用,就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没有让诸葛亮采纳,可如果仅凭这2个原因就断定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实在是太过于武断。

诸葛亮北伐时可以看出他对于魏延也非常的重视,因为北伐期间魏延多次担任先锋,“卷王”魏延可以说是诸葛亮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猛将。

刘禅继位之后蜀国实际上的掌权人就是诸葛亮,其北伐一定绕不开汉中自然也绕不开汉中太守魏延,所以他到达汉中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提拔魏延为丞相司马兼任梁州刺史。

魏延被任命为凉州刺史的时候凉州还没有攻打下来,诸葛亮显然是在用激将法希望魏延可以攻下凉州,后者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攻下了凉州。

之后诸葛亮又对魏延多次进行提拔,魏延最终成为了征西大将军,这一职位在蜀汉官僚体制内很高。当时,蜀国沿袭汉朝的制度设立“四征将军”,地位属于第一梯队。

诸葛亮北伐开启后魏延职位一升再升,可以看出他对魏延十分看中,至于为何不采纳子午谷奇谋主要是两者的战略不相符,魏延希望奇袭而诸葛亮则希望稳扎稳打。

看到这里也不难猜出,魏延的死也并不是诸葛亮起了杀意,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是杨仪、费祎等人设下陷阱杀害魏延,最后让诸葛亮背锅了。

魏延之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魏延十分看重,否则也不会委以重任,魏延之死与诸葛亮丝毫关系都没有,而此事的真相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权力斗争。

话说从曹操阵营转投蜀国之后,杨仪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权利的渴望,一路向上爬最与魏延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

杨仪担任丞相长史、魏延担任丞相司马,两人一文一武,本应该如同“将相和”一样为蜀汉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他们的性格都很高傲。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个高傲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看不对眼,刚开始两个人只限于吵架拌嘴小打小闹,随着矛盾越来越深魏延曾经对杨仪拔刀相向。

诸葛亮也尽量平衡两人的关系,但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诸葛亮临终遗言交代杨仪和费祎暂时退兵由魏延断后,魏延是北伐的先锋,蜀军撤退魏延断后也很正常,然而杨仪和费祎在向魏延转达诸葛亮遗言的时候却下了一个套。

两个人并没有原封不动的转达诸葛亮的临终遗言,而是采用春秋笔法让魏延误以为,从此之后蜀国不会再北伐讨贼,两个人转达了诸葛亮的“意思”后魏延说了一句:丞相虽然不在了,但是还有我。

魏延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诸葛亮不在了但是北伐大业不能停,自己也愿意继续为蜀国效力……平时就与杨仪有龃龉的魏延此时火爆脾气也上来了,他怒怼杨仪:你有什么资格指挥我?

此时,费祎又说了一句话直接将魏延打入了万劫不复,费祎是这样说道:“你的意思我知道了,以后我和杨仪听你的”,费祎的这一句话明显就是文字游戏,直接给魏延扣上了一顶“不听号令”的帽子。

随后杨仪和费祎这两位文官将一封告状信送到了刘禅手里,虽然魏延也立即写信陈情,但是蒋琬等人却帮着杨仪、费祎说话,很明显这是一场对于魏延完全不公平的斗争。

如果魏延真要谋反大军已经到了五丈原,只要继续向北走就可以投奔曹魏,魏延却仍然带着自己的士兵向蜀国方向撤退,奈何此时已经于事无补。

杨仪和费祎已经用尽手段坐实了魏延“谋反”的罪名,刘禅在这些大臣的花言巧语之下将魏延定罪,最后马岱奉杨仪之命诛杀魏延并灭其三族。

总的来说,诸葛亮死后魏延继承其北伐遗志,然而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之际杨仪等人就迫不及待的对魏延下手。当然,魏延之死也有其本人性格的原因,刚愎自用得罪周围的同事导致关键时刻没有人帮他说话。

其实,魏延之死归根结底在于权力斗争,司马长史的杨仪联合费祎、蒋琬等人亲手给魏延铺了一条通向死亡之路,从假传诸葛亮的遗言到派马岱诛杀魏延一环扣一环,一代猛将就这样冤死于权力斗争之下。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责任编辑:

标签: 牙门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