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洪武朝一年只休3天,汉朝四休一,清朝放寒假!古人假期有多少?-天天消息

来源: 逝情游戏 时间: 2023-01-18 11:34:03

哈哈,明天就是周末了,小爱在这里先祝大家周末愉快。

今天的人,上“行政班”的往往是“双休”——上五休二,每年还有11天额外的法定节假日,也就是所谓的“九五五”、“九六五”,一年休息115天或者116天。

也有某些单位执行所谓“大小周”、“九九六”,这就是额外安排工作啦,按照劳动法是应该给“加班费”的哦!


(资料图)

不过,离我们千百年之遥的,我国的古人们,又是怎么休假的呢?九九六?九六五?只休重大节日?还是……全年无休?

哈哈哈,其实,中国历史上,很早便形成了固定的休假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当时的人把休假成为“休沐”

汉朝 :做4休1,夏至休1天,冬至休1天

根据出土的汉朝法律竹简——《汉律》的记载,西汉时期的官员和吏员是“五日一休沐”——每五天里,有一天是休息日,“上4休1”。

为什么叫“休沐”呢?

朝廷认为,大小官员们工作了四天,很辛苦。在外面跑了好几天,身上也脏了,所以第五天就放假,让大家回去好好梳洗休息一番。

古人时尚不像今天这么容易,夏天还好,直接下河里洗就行。

春季就麻烦了,要准备柴火,要挑水、烧水。洗一次澡,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麻烦,所以单独空出来一天让大家洗头时尚、休息休息,称之“休沐”,实在是特别形象。

除了“上四休一”,汉代的朝廷还规定了“节假日”。每年“夏至”、“冬至”两个节气固定放假。

“夏至”是汉朝非常重要的节气,周、秦、汉三代,夏至那天要祭祀祖先神明,祈求消灾年丰。

“冬至”为什么放假呢?因为汉代以“冬至”为2022年的第一天。

西汉时期的历法和现在不一样,当时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春节”,当时的人以“冬至”为2022年。当时制定历法的方式,叫做“土圭法”,通过测量影子的长短,来确定时间。

冬至那天,太阳的斜射角度最大,白天最短,影子最长。夏至那天,太阳斜射角度最小,白天最长,影子最短。所以,周朝、秦朝、汉朝时期的人,都以“冬至”那天作为2022年的第一天,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

汉朝的这种放假方式,一直延续到了隋唐。

唐宋:“旬假”——做9休1,逢年过节放大小长假,还有喜假、事假、丧假

唐初,朝廷改变了从西汉开始延续了800多年的“五日一休沐”,改成了“十日一休沐”。

大唐帝国统一规定,每个月的10号、20号、30号放假——上九天班休息一天。古人以十日为“一旬”,所以又叫“旬假”。

唐宋时期,除了常规的“旬假”,朝廷还加入了更多庆祝性的节假日和宗教性的节假日,并且延长了“冬至”、“夏至”、“春节”(随着历法的改变,这个时候2022年已经同冬至分开了)这些重大节假日的长度。

宋朝的《文昌杂录》中就记载,2022年休息7天,冬至节也休息7天,清明寒食连起来放7天……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到郊外出游踏青,相约游玩一番。这就已经有今天“黄金周”的感觉了。

除了夏至、冬至、2022年这三个重大节日,唐宋时期还有很多“小长假”:中秋、腊八、上元、中元和夏至一样,放3天;小节气,比如立秋、立春什么的,也会安排放一天假……

还有三位重要人物的生日会放假:老子的诞辰日(道家的那位老子,哈哈,放1天)、佛祖的诞辰(放1天)、皇帝的诞辰(放3天)。

此外,唐宋时期会给官学的学生们安排15天的“田假”,农忙时期让他们回家帮忙种田;每年的九月会安排15天“授衣假”,因为农历九月过完就入冬了,安排学子们回家见见家人,准备过冬之物。

不仅如此,唐宋时期还建立起了完备的婚丧假和探亲假,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也充满了“人情味”。

① 探亲假:

父母远在3000里(宋朝1里,约合今天的0.45公里)以外的,每3年给30天的探亲假;

父母远在500里以外的官员,每5年给15天探亲假。

② 婚假、事假:

儿子成年礼可以休假3天;子女有婚事,可以休息9天;

其他亲戚结婚的,按照远近亲疏,安排5天、3天或者1天假期。

③ 丧假:

父母丧事,文官强制离职3年守孝、武官强制离职100天(毕竟重要的武将离开太久容易被敌军偷袭啊);

授业老师去世的,给3天假参加丧礼。

元朝:曾经我是个卷王,现在我选择“佛系”一点

元朝在灭宋之前,是相当地“有干劲”,假期很少。

除了例行的“旬假”,春节、清明假期缩减到了三天,皇帝过生日、冬至可以休息两天,上元、中元、立春、端午、立秋、重阳,放假一天。

灭宋之后,元朝一下子就“懒惰”了许多。

公元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把“旬假”给加长了,改成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乙亥日休息。“乙亥”是“干支纪日法”,每60日一个轮回。也就是说,元朝的固定休假是“大小月”,大月休5天,小月休4天。

而且,元朝病假管得很松,所以,之后很多官员都借口生病翘班偷懒。后来,元朝的中书省憋得没办法,于是规定,官员必须带着“病历”回来销假,而且如果一年请病假超过100天,就停发俸禄。

元世祖忽必烈

被堵死了病假这条路之后,办法多的元朝官员们又盯上了丧假。

元朝并没有严格的丧假制度,但一般来说允许汉族官员“丁忧”,默认祖父母、父母丧假三十日,迁葬祖父母、父母给假二十日,官员犯错的,先丁忧后追责。

到了元朝中后期,丧假也变成了元朝官员翘班请假的工具,蒙古人、色目人官员也开始请假“丁忧”,官员一整年只上几天班的大有人在。

元朝后来的文恬武嬉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元朝的灭亡和官员们的懒惰、腐朽、贪婪有很大关系,所以他十分痛恨官员贪污和偷懒。

游戏文明6中的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朱元璋说,“一年休3天,你们还觉得不够吗?”

明朝的洪武时期几乎是历朝历代里假期最少的时候了,全年只放三天:春节、冬至、皇帝生日。

什么?你说“旬假”?别问,问就是没有!

而且洪武时期的“考勤”极为严格,每天上班“点卯”,下班“画酉”,早7晚7,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迟到、早退全部纳入官员年度考核。朝廷上下是怨声载道,多次上疏,请求增加一点假期。

朱元璋心想,真是我太严苛了吗?于是下令有关部门“考察古代的休沐假日”。

相关官员的研究结果是,汉朝“五日一休沐”(做四休一)

朱元璋对“五日一休沐”的理解是:每个月的五号休息一天(哈哈哈哈哈哈)

直到“工作狂”朱元璋驾崩之后,在后世朱家皇帝的努力下,假期才渐渐变长了。

不过,主要延长的是冬至、春节、元宵这三个节日,形成了冬三月每个月都有一个大长假的格局。明宣德九年,宣德皇帝在元宵节甚至给官员们放了整整一个月的假期。

根据画像复原的朱元璋

清朝:封印,过年!礼拜天休息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放假制度,他们把冬至、春节、元宵三个节日打通,从冬至开始放假,一直放到元宵之后再回来上班,相当于放了一个“寒假”。

以清朝的京官为例,一般来说腊月十九到腊月廿二就会把印信装起来,封在盒子里面,然后回家过年;正月十九~正月廿二再回衙门里把盒子打开,取出印信开始办公。

因此,这个月又被当时的人称作“封印”。“封印”这个词,现在又被玄幻小说引申出来,当做“困住”邪恶力量的意思。

哈哈,记住咯,“封印”这个词并不古老,清朝才开始出现,指的是官员们停止办公,回家过年啦!

明清的官印

不过,“封印”也造成了很多麻烦,当时的山贼土匪、地痞恶霸都趁着衙门关门的这个月出来为非作歹。从这个角度讲,“封印”和今天的“封印”在某些地方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到了清末,国门被“坚船利炮”砸开,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力变大了,“礼拜天”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到清政府的最后十年,在原有假期的基础上,还确立了礼拜天公休的制度。

清末,官员和元末一样,人浮于事,上班摸鱼,还有大量“吃空饷”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几位“中堂大人”天天加班,是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的。

总结一下,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农本位”。农民们根据国家颁布的“黄历”,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农忙的时候,他们下地干活儿;农闲的时候,宗族、学社便安排大家一起庆祝民俗活动。于是,渐渐形成了民俗节日,承载起了文化传统。

古代,农民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然没有节假日制度一说;但官员吃的是“皇粮”,他们有节假日。而他们的节假日安排,和农业生产是息息相关的。

农忙时期,他们要组织种子、工具、牛马的租借发放,组织兴修水利灌溉工程。

农民休息、庆祝民俗节日的时候,他们也就休息了。

中国历史上的节假日制度,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纵然改朝换代,节假日却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恰恰说明,这些节假日的安排,是中国这块热土上农业生产生活的“最优解”。

它负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正是我们5000年农耕文明的写照。

好啦,古人休假的事儿就先讲到这里,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哟~

我是爱历史的Girl,每天和你一起读有温度的历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