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丨大漠深处升腾家国大爱 海防小岛书写精武佳绩-天天速读
大漠深处升腾家国大爱
■解放军报记者 梅世雄 王琢舒 通讯员 赵顺宇
茫茫戈壁,杳无人烟。春节前夕,记者前往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所属边防连队采访。
(相关资料图)
抵达野马滩边防连时,连队正在开展体能训练。官兵冲向训练场后的山坡,远远望去,他们的身影汇成一条蜿蜒的长龙。
为了更好地适应戈壁环境,野马滩边防连定期组织官兵“冲山”,因地制宜强化体能。经年累月的训练,官兵硬是在黑褐色的山坡上踩出一条小路。
眺望远山,记者仿佛看到了这些年轻边防官兵一颗颗赤诚的心,满载着对祖国和人民沉甸甸的爱。
说起爱,在清河口边防连有一份独特的浪漫——每当有家属来队探亲,连队都会报经上级批准带家属前往边境线,到520号界碑去看一看。“520”,寓意“我爱你”。
那年,战士张纪峰的新婚妻子李青,兴冲冲地来队探亲。乘飞机、转火车、倒汽车,一路颠簸,满身疲惫。那满眼茫茫无际的戈壁,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李青心里不免掠过一丝失望。
当李青跟随边防官兵历尽艰险来到庄严的界碑前,看到界碑上神圣的国徽和镌刻的“520”那一刻,她明白了边防军人的大爱情怀和独特浪漫:他们把最深沉的爱献给祖国,是祖国安宁的守护者。
来到哈日苏海边防连,指导员王康正带领战士将一些温室自产蔬菜和常用药品装上车。今天,他们要去看望一位特殊的亲人。
车子在沙漠中穿行,最后停到一顶蒙古包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迎了出来,像亲人一样和王康拥抱。官兵把蔬菜和药品送进蒙古包,随行的军医给老奶奶体检。
老奶奶名叫尼玛。1971年,25岁的尼玛来到这里,成为一名协助守防的民兵护边员。这一守,就是半个多世纪。
“边境线上这段路我走了50多年,以后你们还要继续走下去。”在她的感召下,儿子哈达布与妻子接过了守边“接力棒”。
披沙大漠行,边关朔风寒。一路采访,暖流涌动,记者深切感受到:戍边军民身上那份对祖国的大爱在大漠深处升腾,汇聚成强边固疆的磅礴力量。
海防小岛书写精武佳绩
■解放军报记者 赖文湧 李 倩 通讯员 王摄炜
1月10日,记者跟随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的物资补给船,来到海防前哨一个郁郁葱葱的小岛——青屿。
青屿,面积仅0.06平方公里。该旅“海岛钢四连”,就驻守在这个“弹丸小岛”上。
从码头到连部一路全是陡坡和台阶,没走一半,记者已气喘吁吁。连长杜杰辉说,在岛上,基本找不到一片平坦的开阔地。
来之前,记者听说这个连队是该旅比武考核中的“夺魁大户”。这样的训练环境,怎么练出如此好的成绩?
“2019年我毕业上岛时,连队连靶场都没有。”排长吴奔感慨地说,每次轻武器实弹射击,都需要坐船前往兄弟单位靶场组织实施。
2020年,官兵自己动手展开施工,终于平整出一小块平地。连队决定将其用作“迷你”射击训练场。
“由于达不到大纲规定的射击考核距离,我们就自制仅有常规胸环靶五分之一的微型靶用来训练。”吴奔说,连队还利用海岛地形,修筑了小型堑壕工事用来进行战术训练,把房前、屋后、屋顶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都改造成体能训练场所。
由于岛上地形复杂,对一般连队来说轻而易举的跑步训练,在“海岛钢四连”却是难题。
连队官兵因地制宜,把岛上一段段狭长的小路和台阶、坑道、堑壕、炮洞连在一起,建成一条战斗体能训练跑道。
每次5000米跑,官兵要爬300多个台阶,穿越长长的坑道、堑壕,冲刺6个大小陡坡,体力消耗远远大于平地训练。
“在战争年代,‘海岛钢四连’的‘钢’是打出来的;和平时期,连队的‘钢’是苦练加巧练锻造的。”连队指导员黄佳棋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我们守卫在海防一线,必须练就过硬本领。”
近年来,“海岛钢四连”多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连续两年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在大项任务和各级比武竞赛中表现优异,不断书写精武佳绩。
本文刊于1月15日解放军报01版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