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香港通关重启:这三年,他们的变化与期待
已经记不清具体是2020年的哪一天,广东人琴姐在香港的化妆品店铺关停了。“那时人在深圳,都没去店里,直接让朋友帮忙清货退租。”琴姐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1月8日,香港首阶段通关开启。对于久违的通关,琴姐既感到惊喜,又保持观望,是否再回到香港开店,对于琴姐来说还存在很多的未知。
(资料图片)
2020年5月,琴姐在深圳市福田区某商场内租下一个档口,营销风格也逐渐从以往的线下变成了线上,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都成为琴姐客户的来源。从封关后完全切断客源,到疫情这几年的线上获客,琴姐称,现在的营业额恢复至疫情前的七成。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1月30日和2月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先后暂停10个口岸服务,深圳关区开放口岸只剩深圳湾口岸。从同年2月8日起,所有从内地进入香港人士,包括香港居民、内地居民及其他旅客,需强制接受检疫14天;随后的3月26日,广东省宣布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核酸检测全覆盖,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之后,经历几轮疫情防控措施变化,直到今年1月8日,深港两地有序恢复正常通关。内地香港通关重启,也给湾区带来更多复苏的希望。
封关、等待
与琴姐在香港开店不同,做服装定制的彭先生在深圳罗湖商业城开店,但店里90%以上的客户来自香港和国外。开店十余年的彭先生称,这轮疫情对其店铺生意影响颇深。
“由于没有通关,疫情三年,整个店里都没有香港客户以及从香港来的国外客户,只有在深圳的外国人和极少部分的内地客户。”彭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单从实体店的业务来看,基本停滞,店铺已经没有营业。整个商城都没有客流,其他商铺也没有营业。”
“疫情之初,房东给大部分商户都免租了,物业费也减免了50%,当时允诺通关后再收租,没想到封关三年,房东三年都没有收到租金,退租的也租不出去,都亏惨了。”彭先生说道。
为缓解实体店带来的损失,彭先生的营销路径也从线下转为线上,通过网络平台将产品销往海外。
琴姐从香港来到广东,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客流明显变少了。她的店铺也从最开始的抢手档口转变成现在的小型工作室,琴姐的生意也彻底从完全依赖线下到现在基本依赖线上。
“当时几个开店的朋友都回广东发展了,我坚持了一个月后,也放弃了,回深圳继续想办法吧。”琴姐说,前几年生意不错,已在深圳福田安家,而在疫情暴发之后,香港店铺无法继续经营,回深圳是自己彼时的退路。
香港的陈小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香港比较旺的几个商圈,商户基本都换了好几轮,疫情前的一些商铺现在基本都看不到了。
2020年5月,一方面是香港还有货源渠道,另一方面是急需在内地打通销售网络。琴姐于是开启了朋友圈的“广告”模式。“以前都是‘代购’来我店里拿产品,现在自己也成为了‘代购’。”琴姐笑称,“现在批发和零售,都来者不拒。”
当提及通关之后还要不要回香港开店时,琴姐称,还得看具体情况,包括香港的经济恢复情况、通关的便利性、疫情的走势、租金水平等等。“三年都过来了,也不急于这一时,再等等吧。”琴姐说。
重启、合作
深港两地,一衣带水。根据香港入境处的统计,疫情前的2019年,访港旅客的人数为5591万人次,这些访客中,来自内地的有4361万人次,约占入境游客人次的78%。《香港2021年报》显示,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香港各项旅游限制措施继续实施,2021年整体访港旅客数字同比下跌97%,全年访港旅客约9.1万人次。
疫情封关之后,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受阻,深港两地的合作也被迫放缓。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香港封关之后对两地经济活动影响明显,一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受防疫需要,货物跨境运输有很多限制性措施,跨境司机在通关接驳方面手续繁琐,对整个通关速度和成本影响较大;二是在投资方面,封关后很多企业的投资计划搁置;三是在产业方面,尤其是科技创新产业和专业服务行业,两地科研团队交流受限,科研人员交流往来不便,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在金融、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方面,专业人士合作难度加大;四是在创新创业的合作方面,深港两地尤为关注深港青年发展,封关后很多创新创业项目暂缓或线上举办,效果远不如线下。
1月8日,香港与内地恢复首阶段免检疫通关。
据深圳市口岸办消息,深港口岸复通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第一阶段自1月8日起,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蛇口口岸和机场福永码头首批复通。为确保通关初期口岸运行顺畅,蛇口口岸、机场福永码头通过售票机制安排人数;除上述码头外,陆路口岸通过预约系统安排每天出境旅客人数。
而这一天,距离2020年2月4日香港特区政府因新冠疫情考虑开始陆续封闭出入境关口,已过去近3年。
深圳某中港国际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通关之后,可以大大减轻原先由疫情增加的成本和人力负担,跨境司机的作业强度也降低了,对行业来说,是个特好消息。
据央视新闻消息,1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农历新年将至,执法部门及口岸已准备好充足人员,以应对增加的人流。现网上预约系统已有52万人取得通关名额。在通关配额方面,目前约有52万人已在系统中预约,占开放预约时段人数的六分之一左右,而过去几天通过预约系统离境的人数,大约占整体的三成半。
疫情三年,彭先生的店铺生意平均年销售额比疫情前降低了五成以上。而如今香港首阶段通关已经开启,彭先生称,后续还期待政府有更多开放政策,方便两地居民往来。
“因为店里的大部分香港客户或者在香港的外国人来罗湖商业城购物,一般是早上从香港出发,来店里定制衣服,下午便回香港。按照目前的通关模式,还不是很方便。我们预计可能要到2023年年中才能恢复疫情前一半左右的客流,到年底看看能不能恢复正常。”彭先生表示,实体店要回到疫情前的“美好状态”,估计还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政策举措适当,契合实际需要,我觉得半年到一年时间,两地生产生活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谢来风表示,疫情三年,全球经济产业结构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深港两地也都在积极调整,推出了系列改革性措施,持续推进更高层的开放,对大湾区的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谢来风补充道,当然还取决于全球疫情发展情况。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后续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会在两三年内就消除,对全球经济来说,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不光是深港,还要看全球的恢复。
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钟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过去三年由于新冠疫情,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通关几乎熔断(通关极少、需要隔离)。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经济体,开放和流通是其经济的核心要义。香港与内地不能正常通关,给香港与内地包括深圳的经济合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钟坚称,随着国家对疫情的新研判和防疫政策的新调整,重启香港与内地的正常通关就成为必然。一是要有序通关,逐步放开;二是香港与深圳通关协调工作应该做得更细;三是香港与内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信息互通,保持高度警惕;四是深圳与香港的各方面合作逐步恢复。
而对于深港两地在通关重启后的主要合作方向,谢来风称,一是产业方面,加强深港两地先进制造业的合作;二是进出口贸易方面,建立统一的规则标准,方便两地在货物通关、贸易、服务等领域合作交流;三是投资方面持续加强;四是社会民生、文化领域方面,结合两地优势,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五是用好深港合作平台,以这些重大平台为载体,推动深港合作进入全面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琴姐为化名)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