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炮轰宁德时代搞垄断,天下苦宁王久矣?
(图/视觉中国)
文|杨俏
编辑|孙春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9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发长文炮轰宁德时代,痛批“天下苦宁王久矣”。
在文中,任泽平提到,宁德时代四面开战,打压竞争对手,胁迫车企,挤压上下游利润。
同时,他也在文中提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宁德时代是否涉及用争议和问题专利打压竞争对手。二是,宁德时代是否涉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借助行业地位打压竞争对手以及用一些手段胁迫下游新能源车企。
反应在资本市场上,宁德时代股价并未引起波动,截至1月10日收盘,宁德时代最新股价为432元,上涨3.7%,市值为1.06万亿元。
行业真的“苦宁王久矣”吗?
四面出击“打压”众小弟
宁德时代的老大地位,已非一日。
近日,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了2022年11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排名,宁德时代11月装机量达到23.4GWh,相较2011年的12.7GWh同比增长了83.4%。其市场份额达到40.9%。
尽管比亚迪携内供优势,排名第二,但其装机量为8.9GWh,与宁德市场相差甚远。而国内的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二线动力电池厂商排名则更靠后,连宁德时代的尾巴都赶不上。
宁德时代为何独占鳌头?
整车厂最关心的是电池的价格和一致性,一致性决定了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早期宁德时代获得宝马的大力扶持,据了解,宝马方对于电池质量的要求高,派驻专家在宁德时代长达2两年,并下发了800页的电池生产标准。
此外,宁德时代的技术积累最深。据悉,宁德时代首创的CTP技术已经迭代至第三代,使用CTP技术的三元正极锂电池能量密度从最初的180Wh/kg提升到目前的255Wh/kg。
宁德时代的技术专利数量合计超过了14040项,2022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06亿元,同比增长130%。这背后,都是数年真金白银的投入。
同时,作为行业绝对的龙头的宁德时代,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2103亿元,同比增长186.72%,净利润为175.9亿元,同比增长126.95%,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净利润总和。毛利率为19.0%,净利率为9.3%,而同期的动力电池厂商们还在亏损的泥潭之中。
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现象,让一些车企心生忧虑,生怕被其“绑架”,于是开始纷纷寻找二供、三供。这也给二线电池厂商们带来了更好的机遇。而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宁德时代的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地被竞争对手所赶超。
中创新航已于2022年10月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和欣旺达也分别实现了海外市场二次上市。剩下的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也分别递交了招股书,蜂巢能源的科创板IPO申请目前已获受理。
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们积极赶超之际,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官司也引发了市场热议,两家持续了1年多的官司至今都没有定论。
2021年,宁德时代发起了进攻,试图从专利上绊中创新航一脚。在宁德时代步步紧逼追加赔偿之下,中创新航也在反攻击,不断提起上诉。前不久,2022年12月,中创新航再次反击,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宁德时代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和肆意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实,早在中创新航之前,宁德时代也起诉了塔菲尔新能源和蜂巢能源。前者的结果是,宁德时代赢得了这场专利之战,获赔了2330万元。后者则双方达成了和解,蜂巢能源赔偿了宁德时代500万元。
专利纠纷战的背后,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否真的涉及到专利权。但不可否认的是,宁德时代的危机感正在逐渐加大。
上游矿产涨价下游车企“叛离”
动力电池处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游,上游是原料企业和材料企业,下游是主机厂。上游原材料价格的猛增,最终也蔓延到了整车厂商。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2020年初,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约为4万元/吨,2022年11月,价格已经一度逼近了60万元/吨大关。压力山大的宁德时代,启动了对整车厂的涨价。
为了应对上游原材料成本涨价,宁德时代就已经对电池价格进行了一轮调整,并且已经引发了一轮主机厂新车价格的不同幅度上涨。
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吐槽,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60%,“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当时,同样参会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动力电池涨价的锅他不背。“是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
车企与宁德时代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埋下了。
2020年之前,宁德时代确实是众多车企追捧的对象,合作方几乎包括了国内外所有的整车厂。但之后,部分车企已经开始选择二供,甚至自造电池。
广汽最初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后又引入了中创新航作为二供,削减宁德时代在供应体系内的比例。随后又孵化了做超快充的巨湾技研,2021年,巨湾技研研发的XFC极速电池已经搭载在了广汽埃安的车型上。
2021年,小鹏汽车还是宁德时代的第三大客户,到了2022年,小鹏已经引入了中创新航与亿纬锂能。
此外,整车厂们也开始选择直接投资入股其他电池厂商。大众汽车(中国)入股国轩高科,目前持股比例高达24.77%,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戴姆勒也入股了孚能科技,成为其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65%。蔚来、理想、小鹏三家联手投资了电池企业欣旺达。目前,蔚来、小鹏们也在自造电池,希望摆脱对上游电池制造商的依赖。
宁王的宝座,还能坐多久呢?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