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为何在清朝名声大噪,其实原因很悲哀,主官很多不识字-全球热头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绍兴师爷,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清朝时期绍兴师爷名声大噪,可以说每个地方官身边都要有几个绍兴师爷,不然就不上档次,做事也膈应得很。那么绍兴师爷为何这么火呢?其实原因说起来也是很悲哀,因为清朝很多主官不识字啊。
徐文长做过胡宗宪的幕僚
我们先说说绍兴师爷的起源,绍兴师爷其实是幕僚,明朝科举为尊,地方官都是科举出身,但是大多数科举官员并没有行政经验,到了地方上面对地方的那些世代为吏的吏员们,很容易被蒙蔽,所以这些官员都会找一些知识份子作为自己的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当然一开始这些幕僚都是主客两便的,就是官员有权用你,你也有权随时离开,临时性的工作,比如徐文长就进过胡宗宪的幕府做过幕僚。但是这些人毕竟是知识份子,做师爷只是为了生计,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中举当官,他们并不把当师爷作为主业,而且主官也不完全依仗师爷。
到了清朝又不一样了,清朝是满族入关,在各地都有满汉两位主官,偏偏呢,很多满族官员根本不识字,那怎么交接公文,应付上差呢?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汉族知识份子作为师爷辅佐他们,这样对师爷的需求也大增,这其中绍兴人做师爷最多,而且相互介绍,比如某一督抚的师爷做的好,其他督抚知道了,会要求举荐几位,这本质上和某些地方特别出一些行业人员是一样的道理,口碑罢了。
在需求量大增的同时,做师爷也成了当官的一条捷径,在明朝科举为正途,当师爷是做不了官的,而到了清朝,虽然科举依然是正途,但是师爷也被认为是一种捷径,而且就算做不了官,师爷的待遇和权力却一点也不亚于普通官员,而且随着主官的权力增加,师爷的权力也会增加,而且绍兴师爷相互关联,两个官员打交道之前,双方的师爷因为乡亲关系会事先搭上线,一时间清朝做官不配个师爷都没脸出去见人。
不过这究竟不是一个正常产物,到了清末随着科举制度的消失,绍兴师爷这个行业也随之风吹云散了。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