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恢复有多快?反弹有多高? | 界面预言家②-环球速看
分析师认为,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措施发力以及低基数效应,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将明显反弹。
记者辛圆
【资料图】
2022年的中国经济,可以用“风高浪急”来形容。新冠疫情反复来袭,房地产行业深陷泥淖,消费持续疲软。尽管政府为稳住经济大盘持续出招,但全年经济增速恐难实现年初制定的5.5%左右的目标。
分析师认为,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措施发力以及低基数效应,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将明显反弹。界面新闻采集的13家机构对于明年经济增速预测的中值为5.1%,分季度看,剔除二季度基数因素,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分析师同时指出,在出口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减弱的情况下,明年经济将从“外循环”更多转向依赖“内循环”。
价格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延续震荡走低态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将显著低于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方面,疫情防控措施的放松或将提振消费需求,对物价产生推升压力,但整体走势温和。
经济增速或在5%以上
2022年中国经济呈现较大波动,一季度经济增速为4.8%,二季度“断崖式”下跌至0.4%,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接连出台后,三季度经济实现“V”型反弹,增速回升至3.9%。
12月15日-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2年经济形势时,延续了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重压力”判断,称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仍然较大。
会议同时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分析师认为,在防疫措施优化、稳增长政策发力和低基数效应等因素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明显反弹。界面新闻采集的13家机构对于明年经济增速预测的中值为5.1%,其中,10家机构的预测在5%或以上。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界面新闻表示,明年一季度经济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二季度因低基数效应,将是全年高点,同比增速或超过7%。全年看,经济将继续向潜在增速回归,预计可以达到5%左右。
罗志恒认为,防疫政策做出大幅调整后,经济恢复的路径可能并不是一帆风顺,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劳动力可能出现暂时性短缺,部分地区的服务消费活动仍受限制,经济将面临一定压力,这主要体现在12月和明年一季度。第二阶段,伴随公众做出适应性调整,全国防疫标准逐步统一,人流、物流顺畅,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消费上升,经济逐步向正常轨道恢复,这主要是明年二季度及之后的情形。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明显反弹,增速或在5%-6%左右。
“一方面,伴随疫情影响消退,消费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二是,在针对房地产定向降息等各项政策调整到位驱动下,年中前后楼市有望走出为期两年的低迷,房地产投资和涉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望由负转正。三是,今年GDP增速将在3%左右,偏低的基数也会推高2023年GDP同比增速。第四,2023年政策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政策面不会大幅退坡。”他分析称。
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表示,2023年经济增速预计能达到5%-5.2%,主要的增长动力来源于疫情防控优化之后居民情绪好转,释放储蓄,推动消费见底反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示可能有更多促内需政策出台,虽然这些政策不会带来消费大爆发,但大概率将提升复苏斜率。消费反弹,加上投资持稳,将对冲明年出口下行给经济带来的拖累。”他说。
不过,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卢姿蕙的判断稍显谨慎,她预计明年中国GDP增长4.2%。她对界面新闻解释称,2023年更多是一个复苏之年,在此期间,实际GDP增长会低于本身潜力。而且,从外部看,明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这将拖累中国的出口增长;从内部看,明年中国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不会比今年大(因为今年已经有一些前置发力),而房地产板块依然面对较大的挑战。
稳增长更多依赖内需
11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8.7%,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且降幅呈扩大趋势。分析师认为,鉴于明年出口对我国经济拉动的作用可能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而“纲举目张”的五条措施中,首要任务即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王青表示,明年经济增长将是基建和消费“双轮”驱动。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仍将是基建投资及部分制造业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从二季度开始,居民消费会较快修复,经济增长动力将从基建投资逐步向消费转换,内生增长动能会逐步增强。
徐天辰认为,2023年经济大概率是基建奠定基础,消费决定高度。
他表示,由于今年开工基建多数尚未完工,明年有望继续形成工作量,稳增长主导下这方面投资仍有一定保障。当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地方债务风险,这可能制约明年专项债安排,资金来源或较2022年下降,这可能会使基建增长有所放缓。消费层面,从海外经验看,疫情对消费的冲击集中在防控优化后第一波疫情,随后第二波、第三波即使出现,影响也大多呈现边际减弱,不影响消费主导复苏的整体格局。
卢姿蕙认为,基建将是带动明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政府将继续通过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让基建“挑大梁”以带动增长。相比之下,她对消费在明年经济增长中是否将扮演重要角色持怀疑态度。
她分析称,一方面,尽管防疫措施的优化的确利好消费增长,但考虑到消费者情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比较低迷,消费反弹的幅度会受到一些限制。另一方面,部分发达经济体,包括香港,在疫情期间推出过失业补助、家庭纾困政策等,这些措施为随后的消费复苏提供了支持,但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比较有限。
除上述因素外,她还表示,尽管在疫情期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的确明显增加,但这些储蓄往往被投放到了流动性较低的渠道(如定期存款),想要释放这部分存款需要时间。
罗志恒表示,尽管明年消费或将在今年的极低基数下出现明显反弹,汽车、地产后周期、出行消费也将改善,但恢复程度仍取决于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收入的恢复情况。
“要从根本上解决消费不振的问题,长期来看,需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短期看,需要做的是避免‘疫情冲击-收入下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收缩’的循环。”他说。
徐天辰指出,疫情防控优化后,居民消费倾向可能逐渐提升,此时如果顺势为居民提供补贴,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被压抑的休闲、旅游、餐饮、服饰等需求设计消费券,撬动消费的乘数可能更高。对于地方财力吃紧、难以安排较大规模补贴的情况,可考虑通过增加中央转移支付来实现。
CPI温和回升
2022年,在疫情散发、猪周期开启等因素下,CPI同比在3月后呈现明显抬升势头,9月达到2.8%的高峰,但1-11月综合看,平均涨幅仍在2%的较低水平。PPI则一路向下,从年初的同比增长10%以上跌落至11月的下降1.3%。
分析师认为,明年CPI同比中枢将有所抬升,PPI则明显回落。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的预测中值显示,2023年CPI同比增速为2.4%,PPI为0.2%。
卢姿蕙表示,预计疫情防控放松会给通胀带来一定上行压力,但其幅度将是温和可控的,CPI将从今年的2.2%小幅增长至2.4%。未来几个月,如确诊人数大幅上升导致供应链受到扰乱、成本上升,通胀压力会有所增加。随着经济复苏,中国对于原油、铁矿石、钢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也会带来通胀压力。
王青表示,明年CPI同比或将在2.5%左右,比今年有所上升,但仍较为温和,核心CPI同比也有望从今年0.8%的明显偏低水平向1.5%的近十年平均水平靠拢。
他分析称,2023年消费反弹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但在三年疫情对居民收入影响明显、前期财政货币均未大水漫灌的背景下,明年消费反弹幅度以及由此带动的物价上涨幅度都将较为温和。
此外,王青表示,今年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转入退潮阶段,明年全球经济会明显减速,这一趋势会大体延续,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将趋于缓和。
徐天辰也表示,明年经济回暖会通过能源价格和房租、服务通胀对CPI产生上行动力,但猪周期明年大概率下行叠加全球需求放缓,二者相抵,使得总体通胀压力有限。
PPI方面,分析师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延续震荡走低态势,叠加国内需求整体依然疲弱,PPI涨幅将显著低于今年。
王青表示,明年美欧经济阶段性衰退风险较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退潮,这就决定了2023年工业品价格将在当前偏高水平基础上有所回落。年初PPI同比有可能延续通缩态势,下半年伴随高基数效应减弱,国内房地产投资修复会对钢铁、水泥等工业品价格形成支撑,PPI同比有望出现4%-5%的增长。全年来看,预计PPI同比涨幅将在2.5%左右。
徐天辰也预计PPI同比前低后高。前两个季度,由于国内经济处于复苏初期加上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预计出现衰退,PPI同比仍将负增长。下半年伴随国内增长加速以及海外触底推动工业大宗商品价格回暖,PPI有望提速,但全年可能仍略低于2%。
卢姿蕙表示,考虑到全球制造业正进入下行周期,而国内需求整体依然偏弱,预计中国PPI在未来几个月会继续在负区间,到明年二季度才会有小幅回弹,2023年全年PPI同比或下滑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