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反清,开始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惨败落幕?一个原因不可忽略-今日热搜
婚姻有七年之痒,政治上又何尝不是呢?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双方开始亲密无间。吴三桂当前锋,一直从北京打到云南,杀死南明皇帝朱由榔。多尔衮也没有亏待吴三桂,杀白马立誓,永不相负。清廷还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世镇云贵。地位相当于明朝的沐英。
可是,转眼之间,康熙亲政之后,开始谋划撤三藩。这可是要革掉吴三桂的命,双方兵戎相见。开始战役对吴三桂极其有力。一方面吴三桂是武将出身,善于用兵,手下兵士都是多年追随的铁杆,万众一心。另一面,经过几十年的舒服日子之后,八旗兵已经严重堕落,战斗力直线下降。
吴三桂快速占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与清廷对视多年。可他为何难逃惨败的命运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战略上严重失误
吴三桂占领湖南、湖北、贵州、江西之后,他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众所周知,云贵在当时并不是土地肥沃之地,吴三桂的藩镇,需要清廷大面积的给养。所以,从财力上,他没有做持久战的资本。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占领长江以南,应该立即挥兵北伐,就像当初明成祖朱棣靖难一战的战略一般,孤注一掷,不计较国土得失,直接打到北京城下。当时,康熙皇帝还年轻,朝廷之内主战与主和两派僵持不下。吴三桂北进,必然会打乱清兵的部署和战斗决心。若是攻下北京城,也并非是天方夜谭。
即使吴三桂没有争夺天下的决心,也应该立即沿江而下,如天平天国以后做的那样,占据江浙这个全国最富裕地区。一方面可以确保自己的给养,一方面也打断清廷的粮食和财税,到时划江而治,也并非不可能。
但是,吴三桂呢?他既没有朱棣的雄心,也没有占据江南的眼光,在关键时刻,还想与清朝划江而治,大军停滞不前。为自己惨败埋下祸根!
二、杀错一个人埋下致命伤
天下人都可以打出反清复明的大旗,但唯独吴三桂缺乏举起这个大旗的基础,更没有人相响应。
吴三桂当时为了陈圆圆,引清兵入关,导致中原地区被清军的铁蹄蹂躏。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不时发生。可以说,在当时知识分子心中,吴三桂是第一号卖国贼。所以,他打出反清复明的大旗,根本就不能凝聚民心,更在中原响应者寥寥。
更可悲的是,吴三桂还亲手杀死了,南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吴三桂若是把朱由榔放掉,还可能获得明朝遗老遗少的谅解。但是他亲手拿弓弦勒死朱由榔,就等于绝了与明朝遗老遗少合作的路。
所以,吴三桂振臂一呼,响应者寥寥。除了他的老部下王福臣,几乎没有人相应。吴三桂岂能有不败之理!
三、三藩不和
吴三桂起兵反清,虽然另外两藩是支持的,但是却各怀鬼胎。甚至,广州的尚可喜早就表示支持撤藩,不过是儿子的挟持下,不得不起兵。
但是,他们反清的目的,与吴三桂是不一样的。吴三桂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做皇帝。可是另外两藩却是,与清廷待价而沽,博取继续就藩,世袭罔替。继续当割据一方的逍遥王爷。
所以,无论是广东方向,还是福建方面,都没有真正挥兵北进。给予清廷有力的打击,与吴三桂共进退。
特别是吴三桂称帝以后,他们更是与吴三桂分道扬镳。原来是兄弟,现在你称帝了,我们干什么,还当王爷么?另外两藩对吴三桂及其不满!
三藩不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吴三桂兵力不足,没有能力继续北进。上一段讲了,吴三桂没有朱棣的魄力,没有孤注一掷,最终与清廷打起消耗战,失去另外两藩支持的吴三桂,岂能有不败的道理?
四、经济原因
在当时,云贵地方贫瘠,财力有限,根本禁不起持久战、消耗战。可当时吴三桂打的就是持久战,面对举国之力迎战的康熙皇帝,战线拉得越长,吴三桂的短板就越突出,就会败得越惨。
最终,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后,吴三桂在衡州一命呜呼。
责任编辑:
标签: 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