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低调温州首富,力捧248亿锂电新秀-每日快讯
文/周琦 编辑/江昱玢
(相关资料图)
项光达,低调的世界镍王。今年3月的“妖镍”事件,让这位敢于出手、富有远见的六旬老者走到台前。
作为全球最大的镍铁生产商青山控股的实控人,项光达累计持有青山集团57.5%股权。
2021年,集团营收超5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94亿元),同年项光达以215亿元资产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稳坐温州首富宝座。
12月,大众视野再次聚焦——这次是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瑞浦兰钧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这家估值248亿元的企业,是实控人项光达从矿产资源开采到电池应用全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
青山集团并未上市,如果瑞浦兰钧此番成功敲钟,将是镍王收获的第一个IPO。
踩准风口
项光达走的每一步,都能精确踩在“下一个风口”上。
1958年,项出生在温州。30岁时,他注意到国内汽车门窗以进口为主,便辞掉“铁饭碗”下海经商。
不到三年,中国一汽、广州标致都成了项的客户。“(当时)中国生产汽车,十辆车里七八辆的汽车门窗都是用我们的。”
德国考察期间,他注意到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善,宝马奔驰都自产汽车门窗。如何吸引车企找自己下单?项转战依赖进口的不锈钢,在1998年创办青山特钢,“我要是把它做出来了,就不愁销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钢材价格却卖不出好价钱。
“普碳钢、不锈钢行业,都受制于资源的约束。我们不锈钢60%-70%都是镍,那镍是谁来生产的呢?是老外生产的。”
想明白问题所在,项光达决定“豪赌”一把——他抄底印尼红土镍矿,夺得4.7万公顷开采权,并在当地建立起“原矿-镍铁-不锈钢”完整产业链。
“原来国外卖我们50万元/吨的时候,它的成本也就1.5万元,现在青山进军镍行业,把成本减了下来。”项光达花了10年,掌握主动权。
之后,他又在俄罗斯、印度、津巴布韦等国买矿建园,青山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制造商和金属镍生产商。
掌握镍矿话语权,项意识到镍也是三元锂电池原料之一,他嗅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商机。
2017年,瑞浦能源成立,业务覆盖矿产资源开采到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公司在今年完成股改,更名瑞浦兰钧。
瑞浦兰钧作为青山控股的孙公司,其母公司永青科技主要生产金属镍,永青则是项光达旗下青山控股的子公司。
项光达再一次踩准风口。有了“青山系”的强大靠山,2020年10月,瑞浦兰钧空降当月新能源电池装车量榜单第五,一举将松下、三星等老牌电池巨头甩在身后。
从股权穿透来看,永青科技持有瑞浦兰钧50.42%的股份,青山集团则持有永青科技51%的股权。项光达是瑞浦兰钧的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公司62.64%的股权。
两腿走路
出生豪门的瑞浦兰钧在业务上“双线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手抓,今年上半年,前后者收入占比分别为41.4%和46.8%。
孰轻孰重?项光达有自己的取舍之计。
2019年,瑞浦兰钧做重储能电池产品,在印尼参与两个大型孤网调频储能项目;2020年,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需求旺盛,瑞浦兰钧加大动力电池产品投入;2021年起,瑞浦兰钧又看回储能电池产品,收入逐渐追平动力电池产品。
瑞浦兰钧的产量及产能增速有目共睹。
2019-2021年,其电池产品的销售量从0.22GWh增至3.30GWh,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87.3%。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同期,按新能源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安装的复合年增长率计,瑞浦兰钧排名国内第一。
年营收水涨船高,从2019年的2.33亿元,涨到2021年的21.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0%。
项目动工的消息更是一个接一个。
今年年初,上汽集团领投瑞浦兰钧的产业轮融资,成为公司最大的外部战略投资者。3月,母公司青山实业马不停蹄,联手上汽集团投资55亿元,在广西柳州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系统项目。
今年6月,年产30GWh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开工,总投资约103亿元,预计明年10月正式投产。
在一系列的项目投建中,2022年上半年电池销售量再创新高,达到4.70GWh。
青山做背书,瑞浦兰钧商业化落地一路坦途。
2017年,研发中心才投入使用。两年后,瑞浦兰钧生产的动力电池就找到了下单客户,并完成项目交付。
如商用电动车领域,用于城市公交车及城市配送物流车;乘用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选入东风乘用车(风神)供应链;凭借180Wh/kg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进入上汽通用五菱供应链配套体系。
目前,瑞浦兰钧的客户既包括上汽、一汽、东风、吉利、雪铁龙、上通五菱等传统车企,也有领跑、威马、哪吒等新势力,并获得smart、沃尔沃、极氪等多品牌车型定点。
储能电池则主要针对家用储能集成商、光伏逆变器制造商及系统集成商,其组装其产品并销售予国内外终端用户,客户包括EPC公司。
爆发底气
过去三年半,瑞浦兰钧累计亏损超16亿元,但项光达并不着急。
其一,市场够大,磷酸铁锂电池及三元电池主导着新能源应用锂离子电池市场。瑞浦兰钧也够争气,2022年前10个月,其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第十。
其二,青山做靠山,既是主要供应商,也是主要客户,瑞浦兰钧一下拥有原料和渠道的双重优势。
原材料成本波动相对可控。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从青山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仅为0.16亿元、2.12亿元、0.44亿元。
其三,招股书的“历史及发展”部分,反复提及“开发”“量产”两大关键词。创业初期,项光达就体会过技术的重要性。
青山的第一条生产线,是他连哄带求、软磨硬泡,几位经验深厚的技术专家好不容易南下温州才建立起来的;集团发展过程中,他每年至少拿出100亿元投入新项目新技术。
瑞浦兰钧在招股书中坦言称,研发实力是其最大底气。
截至2022年11月底,瑞浦兰钧拥有2083多名科研人员,核心研发人员平均拥有10年以上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经验。
问顶技术、ET电芯、多功能储能集装箱、半固态方形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五大方向,整体研发开支也从2019年的4745.7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2.5亿元,2022年上半年达到2.6亿元。
产能方面,瑞浦兰钧正在筹备或新建多个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底的年产能将超过70GWh。
仅2021年,项光达相继在佛山、温州投建生产基地。其中,温州投建项目将于2027年全面投产,规划产能为100GWh。
“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锂电池产能扩张;先进锂电池、材料及生产工艺的研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等方面。”本次募资用途,也佐证了项光达对搞研发、扩产能的关切。
站在“巨人”身上的瑞浦兰钧想要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