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上市公司数量超5000家的喜与忧-通讯
(资料图)
日前,A股市场迎来了第5000家上市公司。从沪深交易所成立时分别只有8家和5家上市公司,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在两市合计的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这个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企业上市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上市公司数量从4000家增加到5000家,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一速度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可以排在前列。这充分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强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广阔的社会基础,体现出了勃勃发展的生机,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
不过在看到市场高速扩容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这就是尽管上市公司数量很多,但是就整个市场的质量来说,未必像数量那样可以让人引以为豪。在2007年的时候,上证综合指数上行到6000多点,2015年的时候也曾经触及了5000多点,而现在却徘徊于3000多点。虽然由于市场结构上的原因,当前的点位不能简单地与过去相比,但是指数总体上走势比较疲弱却是客观现实。这里以实施了注册制的科创板来说,近3年下来,科创50指数至今仍然在1000点附近波动,恐怕更加能够说明问题。再换个角度来看,时下科创板的新股发行规模是市场上各个板块中最大的,但同时其破发率也是最高的,今年迄今的破发率在45%以上,而在4月份时,曾经达到过80%以上。 新股的大批量上市与高破发率同时存在,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不是一种和谐的现象,它至少反映出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市场并不太认可这些蜂拥而至的新股,即便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新股发行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甚至仍然可以高市盈率发行,但是在二级市场就难以获得投资者追捧,以至破发的情况不断出现。当然,就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来说,新股破发本身也是正常的,在海外成熟市场中,通常都会有30%左右的破发率。而相比之下,现在科创板近50%的破发率是偏高了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在股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上市公司的质量恐怕并不都是特别好。
对于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来说,的确需要拥有相当规模的上市公司数量,没有足够的公司也就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市场也就缺乏了活力。客观上,世界上那些发展良好的资本市场都是体量比较大的。但是,也不能说只要上市公司多了,市场就一定好。如果不考虑质量而滥竽充数,那么尽管上市公司队伍庞大,但一来未必能够真正反映经济的基本面,二来也无法实现市场的稳定发展。另外,如果上市公司质量普遍很差,那么也就无法吸引中长期投资者,市场也会逐渐丧失定价功能与融资、再融资功能。早在A股市场创立之初,当时的证监会领导就语重心长地对有关人员表示:上市公司的质量就是股市的生命。虽然事隔30年,但时下人们越发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客观来说,上证综指多少年来徘徊于3000点一线,无法实现有效突破,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质量比较平庸。同时,在A股市场上又缺乏主动退市的机制,企业上市后退市的概率很低,这也导致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但真正出类拔萃的却很有限,充斥着一批为数不少的增长乏力,业绩得过且过的企业。显然,这种格局并非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而如果这样的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占比、较高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活力一定是不足的。
应该说,A股市场拥有了5000家上市公司,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对于谨慎的投资者来说,也应该结合实际,看到在这背后所存在的不足。今年以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股市表现较弱,这就尤其需要市场各界共同努力,提振市场信心。而投资信心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严把质量关,强化退市机制,促进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A股市场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之不仅仅有众多的上市公司,更有大批的优质上市公司,成为实现资产高效率优化配置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