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环球快看:一年翻两番,宝山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缘何逆势增长

来源: 上海宝山发布 时间: 2022-08-20 21:49:47

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企业被视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最近,2022年度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陆续公布。其中,宝山区共有1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新增获评企业13家,增长率超433%,足足翻了两番。至此,宝山区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增至263家。

西艾爱电子

欧冶云商


(资料图)

剖析这些进入“国家队”榜单的企业,既有飞凯材料、长伟锦磁、西艾爱电子等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也不乏快仓智能、阿为特、西普瀚芯等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更有欧冶云商、杰宁新能源等竞逐工业互联网、绿色新能源等新赛道的企业。

或许这些企业的吨位无法企及央企、国企,但正凭借着“专精特新”,它们同样能在细分赛道成为“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倍增,恰恰折射出“北转型”的澎湃经济活力。

不看吨位,看技术

“专精特新”,“专”字在前,意味着企业要凸显“专业化”。评选时,企业在细分市场的份额占比被重点纳入考核。此次宝山区新增的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均达10%以上。

飞凯材料

以精耕光纤涂料的飞凯材料为例,该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占据该领域整体市场份额近半,稳占行业龙头之位。经过近20年的技术积累,其在光纤涂料这一领域成功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大幅提升了国产化水平。

最近,飞凯材料还计划与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合力攻坚耐高温、耐折等特殊材料。“无论是‘上天入海’,都少不了它们”,该企业负责人王寅生这样形容新材料之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无论企业吨位大小,关键就看技术够不够硬。”宝山区经委副主任王琳进一步解释当初引进飞凯材料的用意。时间拨回至2016年,彼时,正欲发展壮大的飞凯材料四处寻觅厂址。诚意满满的宝山区进入视线。“不仅给足了我们发展空间,也给予了许多政策红利。”王寅生感慨地说。

不只是飞凯材料,多年来,硬科技始终是宝山区引进企业时的重要参考指标。此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逆势增长,也恰恰映射出宝山区多年来的精心培育已迎来“集中爆发期”。

包容生态,留住研发、生产两端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集中产出,离不开包容的科创生态。与“大块头”企业不同,“专精特新”企业更精,往往深耕某个环节或某项产品。产业越集聚,它们就越容易切入细分赛道,找到增长点。

数据也能佐证这一点。据初步统计,宝山区内现有的“专精特新”企业中,超三分之一位于宝新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制造业集聚区和特色园区是诞生‘专精特新’企业的摇篮。”王琳据此判断。

快仓智能

在产业集聚区,完备的供应链、复杂的应用场景,能给予企业完善创意、打磨产品的黄金机遇。如今已跻身中国机器人独角兽企业的快仓深以为是。

8年前的夏天,一样的炎热。北大毕业的80后工科男杨威放弃了名企的稳定工作,带着几位初创员工,一起“钻”进宝山杨行一个借来的仓库。他们瞄准的,正是蓝海领域——仓储机器人。

8年来,物流需求旺盛的宝山区,给予了快仓迫切渴求的各类应用场景。他们也从鼓捣原型机起步,一点点攻克产业链空白点。从核心控制器到雷达,快仓的百人研发团队,定向攻坚“卡脖子”难点、堵点,成功在多个环节实现国产替代。去年,靠着国产仓储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性价比,快仓的海外业务量还成功实现翻番。

成长壮大的快仓,也把完整产业链留在宝山,以“专精特新”带“专精特新”。今年底明年初,快仓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即将竣工。“研发、生产两端都留住,也就能加速让科研成果就地实现产业化。” 快仓市场部总监孙迪认为,这将大大减少企业的沟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快仓还将与发那科等全球头部企业比邻而居,擦出更多产业火花。

首创政策,定向培育更多“科创明星”

与普通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将更多真金白银砸向研发环节。数据显示,宝山区“专精特新”企业去年全年研发投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约10.1%。这一数据几乎是普通企业研发投入的两倍。

为此,两个月前,宝山区出台发布《宝山区加快经济恢复重振 加快推进北转型实施方案》。其中专门明确,对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10%的研发费用补贴,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目前,飞凯材料、快仓等首批申请企业已通过审核,正等待进入拨款流程,预计拨款金额将达2000余万元。该项政策属于全市首创,企业普遍反馈“十分解渴”。

事实上,资金问题几乎是每家企业成长之路上必定遭遇的坎儿。现实中,有企业尚未捱到成果落地,便无奈折戟半路。宝山区相关部门积极联合区内各金融机构实施“专精特新”专项贷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让处于不同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都能匹配到适合的融资渠道。”相关负责人说。

譬如,针对尚处于初创阶段的“种子项目”,宝山区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创新信用评价机制。一方面,尽量避免实物抵押,将“专精特新”评价机制沿用至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另一方面,力推中长期贷款,让更多企业能安心度过“坐冷板凳”的研发阶段,解决其后顾之忧。

资金之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烦恼,更有遍布全区的300多名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指导。“他们就像是神经末梢,第一时间反馈企业需求,个性问题迅速解决,共性问题上升成普惠政策举措。”王琳说。

从创新金融服务到配备服务专员,正处于“北转型”关键期的宝山区期待,能从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中挖掘培育出未来的“科创明星”。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