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看点:临港新片区这三年: 特殊经济功能区能级全面提升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 2022-08-19 06:48:10

截至8月15日,上港集团已在洋山港完成国际航行班轮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作业11艘次,合计加注约6.3万立方米。

17日举行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三周年制度创新奖表彰大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透露了上述数据。该项目此次获评新片区十大制度创新项目。

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是保税燃料供应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强化航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5个月前,该项目中国首单在洋山港完成,上海港由此成为全球少数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服务能力的港口。


(相关资料图)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三周年总结评估报告》中表示,三年来,临港新片区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区定位持续发力,各类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离岸和跨境等特殊经济功能逐步确立。

36个全国首创

到2035年,新片区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对第一财经表示,从新片区承担的国家战略和使命来看,可从三个维度评估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是否体现了高水平开放的新要求,是否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否体现了坚持统筹开放与安全的总体要求。

“从这几个维度看,三年来新片区的特殊经济功能建设进展成效显著,总体达到了预期目标。”崔卫杰说。

三年来,新片区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方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实现差异化探索。“初步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诞生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标杆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赵义怀说。

五自由一便利,是指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截至目前,新片区共形成了87个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案例,其中36个为全国首创。

“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投入使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突破等一批跨境往来通道不断打通。”崔卫杰说。

作为全国唯一的特殊综保区,洋山特殊综保区建立了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等为标志的海关监管全新进出境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特殊”优势,全力推动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上半年一线径予放行总批数较去年同期增长6倍,区内近半企业运用这一制度促进产业发展。”上海海关自贸处处长万骏说。

赵义怀表示,三年来,临港新片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日均新设企业约9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0.2%、43%、59.2%。三年来,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每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3.3%。

特殊经济功能更多突破

一系列差异化的探索、制度型开放体系的初步形成,带动了新片区打造高端航运、跨境金融服务、新型国际贸易、前沿产业等特殊经济功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性产业体系。

5月底,马士基航运旗下“美若马士基”轮装载27个自加拿大进口、经洋山港中转的外贸集装箱,通过沿海捎带运往天津港,这是国内首单外资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

这一创新案例的落地,将吸引更多境外班轮公司将国际中转业务从釜山、新加坡等传统中转港转移至上海,进一步增强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集聚高能级航运要素资源,不断提高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新动能。

“上海主要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均在临港落地发展。”申卫华说,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新片区制度性开放的政策优势,推进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分拨、保税维修和再制造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离岸贸易是新片区“统筹发展在岸离岸业务”的重要突破口,随着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开展,新片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规模实现逐年倍增,2021年度离岸转手买卖收汇规模约26.5亿美元,约占全市整体规模的12.5%;2022年上半年约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飞公司”)是中国商飞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总装制造中心,是实施国家大飞机战略的重要载体。上飞公司注册地位于洋山特殊综保区浦东机场南部区域,拥有浦东和大场两大基地。

“一个企业两个基地,分别位于洋山特殊综保区围网内外,监管制度不一样,怎么针对它来进行监管?我们之前没有碰到过。”万骏说,通过创造性地提出“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方案,上飞公司可以更好开展保税加工、研发、维修等业务,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在新片区加快形成民用航空产业体系。

三年来,新片区充分利用体制、政策、区位、空间优势,加快集聚了一批前沿性、带动性、国际性的前沿产业,从传统的以汽车与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升级为现在的“4+2+2”(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两大优势产业,氢能、绿色再制造两大未来产业)。

目前,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新片区首个突破千亿级规模的产业,“东方芯港”建成国内最完备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生态;“生命蓝湾”引进项目超110个,签约项目占上海全市生物医药的40%。

提升特殊经济功能下一步

行至三年,新片区迎来探索实施新一轮制度创新承前启后的关键点,也站在提升特殊经济功能区能级的新起点。

“要进一步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进一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化完善‘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全面提升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能级。”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洪林说。

崔卫杰表示,临港新片区作为中国自贸区港建设的第一梯队,应在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推动前沿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标甚至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强调首创性、引领性、集成性的制度创新,是新片区提升特殊经济功能区能级的一个突出特点。

以保税LNG加注业务为例,这项业务落地之前,上海于2021年8月推动国内首家LNG船舶管理公司获颁资质证书,解决保税LNG加注船船舶管理问题。同年10月,推动设立国内首个LNG双燃料船培训机构,解决保税LNG加注船员资质问题。2022年1月,出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试点业务实施细则,明确区内企业经批准可以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LNG等新型燃料加注业务。

“在这些基础上推动保税LNG加注,也说明我们的制度创新更加集成高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完成了进口的沿海捎带首单后,外资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的出口也在推进中。“进出口都走通了,可以推动外资班轮公司调整航线中转路径,实现更大的集聚效应。”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副处长林益松说,沿海捎带还可以和洋山港设立的东北亚空箱交换中心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空箱效率。

强调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是新片区提升特殊经济功能区能级的又一个突出特点。

“制度创新不能拍脑袋凭空想象,一定是有现实需要,才能有生命力。”上述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保税LNG加注业务就是有外资企业提出需求,“我们主动对接,开了大量的协调会。这就是改革的逻辑。”

责任编辑:

标签: 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