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战争对普通老百姓有多可怕,看看历史上这些战时管制你受得了吗?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具体地说是某些年轻男人,对于战争这件事有着一种迷之向往。他们总是认为如果自己能够生在战乱的年代必定是乱世英雄,能够掀起一番惊涛骇浪,颇有一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因此他们特别盼望,甚至可以说渴求能够经历一场战争。
且不说是否和真的上到战场之上与敌人血肉厮杀,哪怕是在后方的普通老百姓,不考虑敌人的偷袭破坏活动,光是战时管制这一点很多人就完全受不了。
战时管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一战时期的德国。在一战之前,世界各国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对于在后方的人来说,基本不会出现物资紧缺的情况。
(资料图片)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这样的格局,一战的规模之大,伤亡之惨重,对参战国的破坏之深远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别的不说,光是各个国家在前线的数百万参战部队的补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对于英法这样的老牌殖民帝国而言,由于他们能够掌握海上交通线,能够保证通过殖民地对战争进行输血。
而对于德国来说,由于制海权被英国控制,完全受到了封锁,久而久之国内就出现了物资紧缺。新鲜水果,酒类,丝绸衣物和皮鞋是最早从商店中消失的货物。到了后来,鸡蛋、白面包、肉制品和猪油也渐渐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战争进行到第三年,1916年的时候,连土豆、面粉和煤炭都已经成为了非常紧俏的资源,很多老百姓只能靠蔓菁熬过冬天。
为了解决问题,德国人没少出主意,他们尝试从煤中提炼糖精,用马肉制作香肠,用纸做皮鞋,但是都无法挽救物资紧缺的局面。
最后德国只好宣布进入战时管制状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实行粮食配给。每个人每天的粮食有定量,而这个定量少得可怜,根本不够吃。战争的最后两年,德国国内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有85万之多。
老百姓们节衣缩食,那么前线战士能够保证衣食无忧吗?当然不能。
战争后期,德国公海舰队旗舰的水兵食堂,每人每天的供给是400克黑面包,一点蔓菁,一点干鱼以及土豆皮汤。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待遇的水兵们最终爆发了起义,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有人觉得能够忍受物资的短缺,建议先按照德国水兵的食谱吃一个星期。
哪怕是物资充裕的英国在二战时期也出现了粮食短缺的情况。战争刚刚开始没多久,英国老百姓就发现市场中买不到肉类了,只能按照国家的定量分配领肉。一时之间英国上下怨声载道,首相丘吉尔到肉制品分配市场巡查时发现普通市民一周的配额竟然只和他一天的食用量相近。
后来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日记中写道,1943年,一群朋友到她的家里做客,为了款待他们,她狠心打开了两个午餐肉罐头,结果却被毫不客气的客人们一扫而光,而撒切尔为此难过了许久。
1940年英国出台了一项法令,规定餐馆禁止向顾客同时提供鱼和肉。后来英国政府干脆建立了公社食堂,供老百姓吃饭。到后来前方战事更加吃紧,英国政府又通过了两项规定:一、禁止顾客在餐馆点3道以上菜品,只允许一份荤菜;二、每顿饭不得超过五先令。
连英国、德国这样的帝国主义国家国民的生活都收到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就更别提其他的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民在战争中会遭到怎样的苦难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连战时管制都无法接受,更无法接受战场的血腥与残酷。珍爱和平。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