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热门看点:林书任:希望我的故事激励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实现梦想(两岸观察)

来源: 国际在线 时间: 2022-08-08 15:28:56


(资料图)

国际在线报道:我是一名在四川大凉山种油橄榄的台湾青年林书任,一连串的因缘巧合让我从台北到北京,再到四川大凉山开展人生志业。我身上有三个标签,一个是“台青”,是当前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另一个是“乡青”,是扎根于大陆乡村工作的青年;此外,我还有一个标签是“北大博士”。一般人想像的北京大学博士,不是出国再深造,就是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又或者进入企业担任研发等重要岗位,但我却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机会和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毕业后来到四川大凉山,在偏远地区的最基层从事乡村振兴工作。

在四川大凉山种油橄榄的北大博士林书任

2013年,我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格局都非常弘大。在国关的领域里,除了热门的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之外,有不少大陆学者研究如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课题,用来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在与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相处过程中,我经常能感受到他们关心的不只是个人或家园利益,而是天下百姓的安危与幸福。我很庆幸能与这样大格局的师友们交流碰撞,时时提醒我要有为天下苍生谋福之志,要尽心琢磨为天下苍生谋福之道。

我的另一个标签是“乡青”。我会与它结下缘份,要感谢我的父亲。2011年,我的父亲放弃在深圳做得风声水起的工艺品制造生意,要去四川大凉山种橄榄、做橄榄油。当时,全家都觉得他疯了,但是父亲依然坚持自己的事业规划。我在北大求学期间,父亲并没有给我生活费,而是建议我可以销售橄榄油赚取生活费。为此,我每个季度都到大凉山一次,逐渐了解了橄榄油的产业特色,也理解了父亲。原来,父亲是希望借助当地的原生态环境和高原气候生产世界一流的精品橄榄油。随着大凉山的脱贫成效获得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也看到了父亲发展产业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在四川大凉山油橄榄的林书任和他的父亲

在我看来,在大凉山发展产业,意义不仅在于响应国家号召振兴乡村,更重要的是为当地人带来了有尊严的致富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与当地村民合作发展产业,能让当地的留守老人用劳动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再加上利润共享的原则与村民合作,帮助他们获得可持续的收益,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目前,园区已经达到两万五千亩的规模,带动当地6800多户农户增收3倍以上。我们精深加工后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当地村民给它取了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在彝族语言中“木都哈尼”是火焰的意思。村民常说,我们的到来,带来了脱贫火种,两岸同胞正携手点燃致富的希望火种。

我来到大凉山工作后,也逐渐意识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想办法为当地村民赋能,帮助他们具备新农人的专业技能。2021年,经我多方奔走,组建了大凉山首家“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计划每年培训5000人次,培养一批有技能、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农人,共同助力乡村振兴。除此之外,我也意识到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为当地的小朋友规划未来。在北大求学期间,我曾多次在暑期组织学弟学妹到大凉山做公益助学。目前,我们与多个基金会合作,定期在当地举办助学活动,希望建立起发达地区与山区小朋友之间的情感连结,借助公益的力量开拓他们的能力与视野,带他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北大学生到四川大凉山做公益活动

最后,回到我作为“台青”的标签。在大凉山的创业经历让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其实,台湾在社区营造、乡创文创方面起步较早,台湾青年很适合将这方面的经验带到大陆,这是一件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事,何乐不为呢!大陆的各项发展政策,美丽的绿水青山,还有广阔的市场机遇,都能助力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成真。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台湾青年到大陆实现梦想,参与到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来。(作者:林书任)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