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平昌:以绿色种养循环谱写生态经济“新篇章”

来源: 巴中传媒网 时间: 2022-06-10 05:41:32

5月30日一早,在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马灵村的肉牛养殖场门口,25吨有机粪肥装了满满两卡车,准备运送到巴中市巴州区的一家蔬菜基地。

“这些有机粪肥每吨价格450元,通过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技术酵解肉牛粪污而成。”据该养殖场负责人、四川大巴山牛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程栋梁介绍,去年该养殖场通过售卖有机粪肥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可用于支付全年的水电费和员工工资。

粪污变资源,秸秆变商品……近年来,平昌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按照“养殖集中化、粪污资源化、污染减量化、治理生态化”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以粪污变肥料、秸秆再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循环种养之路,进一步厚植绿色生态优势、铆紧联农带农链条,谱写出生态经济发展“新篇章”。

点“粪”成金

一项专利技术实现肉牛养殖粪污“零排放”

得胜镇,位于平昌县北部,当地的“得胜牛市”有600多年发展历史。目前,全镇肉牛养殖户共有553户,现存栏肉牛10682头。  

近年来,伴随着肉牛产业的不断壮大,粪污排放问题也提上日程。2019年,平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德涌带队研发的“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专利技术出炉,给全县包括肉牛产业在内的畜牧业发展带来了良机。 

“实际上,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了。”据陈德涌介绍,那时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平昌县落地一体化生猪养殖项目,建成了3个种猪场以及200多个年出栏上千头生猪的育肥场,“当时,对粪污采取了干湿分离,但排放仍存在不达标的问题。”陈德涌说,为了找到有效处理畜禽粪污的方法,他开始了自主研发。  

这项专利技术利用复合微生物菌群及其相关酵解原料,将畜禽粪污及时固态化酵解成有机粪肥,有效破解肉牛养殖环保投入大、人工成本高等瓶颈。  

“将风化土壤粉、锯木面、残枝败叶、作物秸秆和复合微生物菌群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牛圈‘床垫’的基料,换一次‘床垫’可以‘管’3—4个月,最终‘床垫’与酵解的粪污一起变成有机粪肥。”程栋梁说。如今,走进这家肉牛养殖场,牛圈干爽,实现了粪污“零排放”,再也闻不到浓重的牛粪味,“不仅有机粪肥可供市场需求,牛肉品质也得到提升,每头能多卖800至1200元”。  

目前,平昌县肉牛养殖场近300家,大部分都推广运用了快速固态化酵解技术。这项技术还推广到了南充、绵阳、内江等地,肉牛养殖场产出的有机粪肥可用于水果、花椒、茶叶、魔芋、牧草种植等领域。

“秸”尽所能

秸秆再利用,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粪污还田的同时,平昌县生态循环种养的实践经验也运用到农作物秸秆综合再利用当中。  

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部署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巴中出台了《巴中市秸秆露天禁烧管理暂行办法》,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为此,平昌县探索出秸秆“变废为宝”的办法,即将玉米秸秆、稻草变为肉牛养殖青贮饲料和粪污处置基料。  

“我们养殖场主要用到的是玉米秸秆、稻草,按照现在两个养殖场存栏2000多头肉牛的量来计算,今年计划回收至少5000吨秸秆。”据程栋梁介绍,关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四川大巴山牛牧业集团从2020年就开始实践,“玉米秸秆的收购价是400—500元/吨,干稻草600元/吨。”  

5月30日下午,四川欣昌林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收到从山东省运来的40吨玉米秸秆,解了燃眉之急。“我们养殖场现存栏1100多头肉牛,目前秸秆存货只有60多袋了,只够用几天,本地的玉米还没成熟,只能从外地调运去年的存货过来,这次仅运费就花了1.6万元。”据该养殖场负责人毛高发介绍,由于养殖场已在平昌县运营多年,已经和周边多个乡镇的村民达成“默契”,“每年等玉米、水稻成熟的时候,他们就会给我发微信或抖音联系,确认需求后,就把新鲜秸秆运送过来,费用当场结算。”  

今年以来,全县共有13.5万吨农作物秸秆、树枝落叶等被加工成酵解基质,已生产标准化有机粪肥13000吨,实现产值1700万元。  

坚持种养协调、循环利用,实施有机肥还田改土、秸秆青贮、秸秆加工商品化基质工程,平昌县推行“肉牛+饲草”“肉牛+粮油”“肉牛+茶叶(花椒)”等农牧循环发展模式,带动打造10万亩天府优质粮油核心基地,发展饲草产业1.6万亩,巩固提升10万亩茶叶、10万亩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制作酵解基质“赚酬金”、养殖园区务工“赚薪金”、入股专合社“赚股金”等方式,辐射带动全县4.2万农户每户年均增收4600元。


通讯员:杨霞 付荣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

标签: 玉米秸秆 专利技术 复合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