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连山村:村集体开垦荒地 种粮大户返租“轻装上阵”
4月18日,巴州区梁永镇连山村聚居点内,种粮大户王玉方扛着锄头跟身旁的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军说着自己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租的7亩耕地的情况。王军告诉记者,这是该村探索建立的“耕地返租机制”,将撂荒地治理后以100元/亩/年的租金返租给种粮大户。
连山村曾经的撂荒地已经披绿
去年11月,梁永镇机关支部书记、驻连山村工作组组长王军带领村两委排查出该村有60亩撂荒地,随即展开整治工作。
“我们前期想通过种植大户私人承包,但是开垦撂荒地的费用太高,种植大户们只愿承担种与收,翻耕却没人愿意出资,今年春耕时我们便想着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保证耕地不再撂荒。”王军表示,后来就想出了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负责开垦荒地,村民租用的方式来治理撂荒地。
“从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来看,对于承包土地的农民,如果将承包的土地荒废两年或者两年以上,没有再进行劳作耕种的,村集体作为发包方可以终止土地承包。”连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政说,在撂荒地农户与村集体之间签订代耕代种协议后,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将撂荒地整理为熟地,返租给种粮大户,地力补贴、大户补贴归专合社享受,粮食补贴归种粮大户享受。
“我租用了7亩地,加上我自己的耕地共27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大豆和玉米。租用的7亩地全部种植了玉米和大豆,每亩地除去成本大约能收入1000元,减去租地费用100元,7亩地每年能收入6300元。”连山村村民冯文凯介绍。
通过“耕地返租机制”,目前连山村60亩撂荒地已被4名种粮大户租用42亩,剩下的18亩地由于零星分散且偏远则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承包并负责耕种。张建政表示,18亩地有10亩地离堰塘比较近,不适合种植大豆玉米,便用来种植水稻,粮食的收益也归村集体经济所有,剩下的8亩地全部拿来种植大豆和玉米。
新闻多一点
梁永镇治荒下足“绣花功”
今年以来,梁永镇学习研究《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土地法律法规和粮食补贴相关政策,梳理荒芜土地的约束性条款,发放告知书、承诺书、代耕代种协议的“两书一协议”超过5000份。据了解,梁永镇撂荒地总面积达2136亩,目前已经治理完成了1954亩。
“我们在建立‘耕地返租机制’的同时,在其他村社更是积极压实‘三级田长制’责任,通过短信平台向全镇‘联户长’、户‘明白人’发出整治撂荒地短信4710条。”梁永镇副镇长余雪藕表示。各村分社还建立每块田的“身份信息”,包括位置、承包人、实际耕种责任人、撂荒前后对比图等,动态更新耕种信息,并以二维码的方式上传云端,各级“田长”可随时通过二维码查看田块信息,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实现智慧监管。
“同时,我们在梁永镇建立镇政府机关党员干部和镇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30亩,做到党性教育、劳动教育与撂荒地治理两手抓、两促进。”余雪藕表示。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凯 文/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