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宝活起来,舞剧《五星出东方》全国巡演首站惊艳上海观众
婀娜妩媚的“灯舞”上演“手可摘星辰”,端庄大气的“锦绣”舞段伴随织机声袖舞翻飞,一展大汉气魄,火热动感的“集市舞”让观众忍不住一起律动摇摆......今晚,国宝文物题材舞剧《五星出东方》登陆上海文化广场。作为该剧全国巡演的第一站,该剧多彩丰富的舞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剧场内掌声、欢呼声迭起。
舞剧《五星出东方》作为一部新亮相的舞剧作品,自去年在北京进行二轮演出后,收获多方好评,始终热度不减,专家观众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也受邀参加多个现象级活动和节目,如2021年服贸会炫彩舞台、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展演季》、河南卫视《舞千年》等,媒体和观众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舞剧《五星出东方》,真正在舞台上让文物“活”起来,用舞蹈“讲”故事。”光明网:“《五星出东方》每一件服装的纹样都有来处,每一处情节设计都经得起专业的推敲,生动还原了一千多年前西域即古代新疆的历史人文风貌。”观众评论:“这是我看过最欢乐的舞剧”“前面笑的多开心,后面哭的就有多心碎”“文物题材还可以这么演?完全出乎意料”“今年最值得看的一部舞剧,完全值回票价”。
国家一级文物为题材,舞剧形式演绎传奇故事
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构想和题材来源于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如初。织锦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出土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舞剧《五星出东方》基于这一无比珍贵的创作资源,通过艺术化创作处理,以舞剧的形式让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舞台上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
舞剧从尼雅考古现场开篇,考古人员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后,在风沙中进入时空隧道,为观众展开了这块织锦背后的故事:奉作为汉朝将士在戍边前得到大汉天子御赐的“五星出东方”护臂。在风暴中,奉和北人首领之子建特及其助手们被精绝百姓所救。奉和建特从敌对到对手再到朋友、战友,他们的友情水到渠成,奉也收获了精绝首领之女春君的爱情。风沙磨砺,几番变故,真情让他们敞开心扉,友爱让他们守望相助,热血让他们生死与共。奉走了,他守护西域的一片赤诚,如同他贴身的织锦护臂熠熠生辉,字字千钧。但这片土地永在,各族人民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仰望五星闪耀,心向东方。
除了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人物角色真实生动之外,舞剧《五星出东方》的一大特色就是它集纳了多样的舞蹈语汇,不是单一形式的舞蹈风格贯穿全剧,这样的编排形式让每一段情景故事中的舞蹈展现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精绝城中充满西域色彩的夜宴“灯舞”可以找到民族舞的影子,精绝集市中各族人民共同起舞的“蹦迪”舞段,又仿佛是街舞和踢踏舞的混合呈现,“锦绣”中展现出的提袖折腰又属于古典舞的范畴,还有俊男“洗澡舞”、和尚“广场舞”、群众“吃瓜舞”等等,如此丰富有趣的舞蹈创作让舞剧《五星出东方》成为主旋律作品中的另类,也颠覆了观众对民族题材舞剧的传统认知,在演出结束后对剧目赞不绝口,直呼创意满分!
国内顶尖舞剧主创团队,精益求精为作品保驾护航
为将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这样极其珍贵的创作资源进行最好的呈现,北京演艺集团在组建剧目主创团队时充分考虑作品艺术特色及品质要求,遴选了总编导王舸、编剧许锐、作曲杨帆、舞美设计刘科栋、服装设计阳东霖、灯光设计刘文豪、刘曦远及造型设计贾雷等在业界最为活跃、创作能力突出、作品受各方认可的主创人员。
《五星出东方》已在北京进行了二轮演出,随着多方不断汇来的建议点评,北京演艺集团与主创团队对剧作不遗余力的进行修改提升、细节打磨,力求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此次上海站演出版本又经历了不小的变动,从剧情来说,主人公奉的去世又进行了更严谨的修改,除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更是强化凸显了舞剧《五星出东方》这部作品所传达出的人与人之间,各民族之间血脉交融,守望相助的深刻内涵,使得整体故事更加真挚动人;从道具上,为了打破观众对于主旋律作品的固有印象,此次在故事推进中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小惊喜”,不仅有网络热门元素的融入,还通过新道具的加入让舞台视觉更加丰富吸睛;几个热门舞段虽已得到了一致好评,主创团队仍精益求精地对细节、队形等进行了调整,让舞段更加自然的融入到整部剧目当中。这样的“完美主义”,不仅是主创团队个人实力的展现,也是出品单位北京演艺集团对于艺术创作的不懈追求,力争将这部作品从精品打造成经典,从高原攀向高峰,真正成为“叫得响,传得开”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创作过程不亚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
舞剧《五星出东方》从酝酿创排到登上舞台历时两年时间,回顾创作往昔,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说到:“‘五星’这部作品创作的心路感受,其过程对我们而言,它的艰难程度,不亚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虽然条件艰苦,但它最终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足以比肩考古有所收获时深入心灵的激动与满足。”舞剧《五星出东方》这部作品之所以“难”是让这样一件参考资料极其稀少的珍贵文物成为扎实落地的艺术呈现,同时又传达出它所具备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在舞台上,让文物“活”起来 用舞蹈“讲”故事。为了讲好这个故事,主创团队亲赴新疆和田采风,站在大漠腹地感受这件护臂所带来的最真实的情感链接,同时又从和田地区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样态和当地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创作积累了珍贵的素材,明确了创作的艺术方向与特点。
总编导王舸在创作中采用了非常规的构思编排,他谈到:“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这部作品中主要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融合来表现,这个剧的特点是不沉重,娓娓道来,利用幽默、诙谐、轻松的表演方式,在很顺的叙述中突然进入另外的节奏,这样的表现手法,让观众产生许多新奇的感受。”剧本创作是这部舞剧作品的源头,编剧许锐说:“《五星出东方》的剧本改了12稿,是整部舞剧创排过程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这次的创作像是一次历史的召唤、历史的考验,可以说是对中华命运共同体最深情的注视。”作曲杨帆通过采风的亲身感受来展开对主题曲创作想象,他表示:“面对舞剧《五星出东方》主题音乐里“形象化的种子”我寻找了好久,最终决定以交响化的、具有史诗气质、有历史沉淀感的,融汇古老东方与西域音乐的方式和气质来表现”舞美设计刘科栋在谈到对剧目的舞美设计时说道:“设计尊重采风时真实的感受,尊重遗址史实的部分,精简使用元素,同时运用一些影像手段,把冰屏构建起来的信息叠加在文物般的梁和柱之间,构成观众对精绝古城的想象,最终通过舞剧表演和布景结合建立起大家曾经精绝古城的想象。”服装设计阳东霖谈到,“服装的设计思路以凸显西域特色和民族融合为主旨,并配合“让文物说话”的目的,在服饰颜色、服装样式、纹样设计等方面结合出土文物中的元素,真实鲜活,所以才能有现在舞台上的呈现。”整部剧目凝聚了主创团队的大量心血和诚意,才让这部作品有了如此极致的完美呈现。
京新两地深度联合,深情阐述民族团结的时代主题
舞剧《五星出东方》从出品、制作到演出均由京新两地共同完成,从酝酿、孵化、创排、呈现,北京演艺集团先后7次召开专家主创研讨会,邀请京新两地、各领域专家对剧本内容进行细致讨论,反复研讨项目创作思路和方向。期间,新疆高度重视,组织各领域专家对剧本、舞段、音乐、服装、舞美设计等均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和多次的审看,对于舞台的呈现也给予了高度认可。除了在创作中京新两地密切协同,在舞台上两地的演员也携手互助共同完成舞台演绎。舞剧《五星出东方》共有九位新疆演员参与其中,剧目建组之际,九位新疆演员便从新疆和田来到北京参与到剧目排练中,与北京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一同排练,互相磨合学习,两个院团的演员们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呈现出令人赞叹的默契,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新疆和田地区作为北京市对口援建地区,这部舞剧是集两地之力联袂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在这部剧中,国宝不再是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京新两地的演员们将两千年不褪的绚烂色彩幻化成热情昂扬的舞步,重现历史,讲述现在,成为串联起两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媒介,让这份文化自信,情感交融充分地展示在舞台上。
上海作为舞剧《五星出东方》全国巡演的首站,收获了良好反响。接下来,舞剧《五星出东方》团队将携带这股“五星”风暴降临国家大剧院,在观众面前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下一步,舞剧《五星出东方》还将于2月26、27日在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3月5、6日在佛山大剧院、3月12、13日在泉州大剧院、3月18、19日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等地进行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