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点 >

“90后”心中不老传奇!他做客央视《朗读者》,你看了吗?

来源: 上海徐汇 时间: 2022-01-26 15:03:52

提起“曹鹏”这个名字

大家都耳熟能详

这位97岁的国家一级指挥家

是世界上最年长的指挥家之一

“90后”心中不老传奇!96岁曹鹏用音乐点亮爱之光!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音乐世界中勤恳耕耘,他让“梁祝”的音符第一次在异国奏响,也将交响乐带到农村、工厂、军营、校园;他让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能聆听美好的旋律,也用音乐叩开了自闭症孩童们关闭已久的心门。直到现在,曹鹏仍在舞台上指挥,他说:“我还能指挥到100岁!只要我活着,你们尽管用!”艺术之火永不熄灭,对于曹鹏而言,如果时间要流逝,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音乐中流逝。

1月23日晚8点

CCTV-1播出的《朗读者》节目

第八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曹鹏老先生作为嘉宾

与观众们一起分享自己的“音乐人生”

录制《朗读者》第三季时,曹鹏已经96岁了。

这位世界上最年长的交响乐指挥家,至今仍在工作,参与录制的前两天,刚刚指挥了一场演出。

即便是安静地坐着,也能从他炯炯的眼神中,感受到充沛的能量。

与制作人董卿聊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曹鹏挺直了腰背,嘴里数着节拍,双臂在空中比划着,模拟出“命运在敲门”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无实物”指挥表演,宛如少年一般。

“只要跟音乐在一起,我的精神就很好。”

于他而言,如果时间一定要流逝,就在音乐中流逝。

曹鹏回忆音乐人生

那天,身在兰州的妻子夏惠玲久违地打开了收音机,意外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叫曹鹏,我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留学生……”

听到丈夫指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海外公演,夏惠玲激动得落下眼泪。

2006年1月21日,连绵几天的雨水终于停歇,阳光从云层中透了出来。

这天,曹鹏早早地来到上海音乐厅,为了这场音乐会,他特地安排了两次加练。

半年前,曹鹏自发组建了内地第一支非职业交响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

而此次演出,是他们的首次亮相。乐团阵容里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们中间有专业音乐家,有学生,有企业职员,也有在上海工作学习的外国友人。

组建乐团时,曹鹏已是80岁高龄。

在海外,很多城市都有非职业的交响乐团,而在内地,这还是第一例。资金、场地、人员……难题接踵而至。

女儿曹小夏先垫付了乐团的注册资金,部分乐器从琴行租借,谱架是侄子现做的,就这样曹鹏掏“家底”成立的乐团,在琴行的地下室迎来了首次排练。

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从1961年回国至今,60多年过去,他仍坚守着这个梦想。如今,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音乐人,聚集于曹鹏的指挥棒下,带领听众走进音乐的殿堂。

2007年,曹小夏与父亲分享了一篇报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150个新生儿就有一个是自闭症孩子,被称为“精神癌症”。

为什么会自闭?在曹鹏的理解里,自闭症的原因是孩子把耳朵关上了,他的世界什么声音都没有。

他决定通过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进而启迪心灵。从此,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将公益作为乐团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自闭症儿童的初次见面是在卢湾区早教中心。孩子们喧哗、乱跑、自顾自的,就在这间乱哄哄的屋子里,乐团志愿者们拉响了《欢乐颂》,孩子们奇迹般地安静下来,甚至露出了笑容。

曹鹏亲自操刀改编的《马刀舞》《喀秋莎》《小星星》等乐谱,给他们提供演出的机会。目前,天使知音沙龙有70余名自闭症儿童,半数以上掌握一门乐器。

电影《雨人》的导演在上海听了自闭症儿童演奏会后,曾专程拜访曹鹏,讨教与自闭症孩子沟通的经验。

曹鹏在纸上写下繁体的“听(聽)”字,“耳朵底下是王,然后旁边一个身体像一个心,到了心,这个人就打开了。美国的ear,hear,heart都是一个道理。”

中国与西方虽然相隔万里,但先贤们早已在文字中写下通往心灵的路。

在曹鹏胸前口袋里,插着一条特殊的红色领花,过去15年间,每一次登台演出或出席重要活动,不论礼服如何变化,他的领口都只有这抹红色。

“这是孩子们给我戴上的红领巾。”

于他而言,红领巾代表着孩子们的心,是音乐打开的心。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拉动琴弦,曹鹏站在律动的音符里,朗读了格非的《似曾相识的精灵》——

晚年的博尔赫斯在咖啡馆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让他谈一谈,他在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中所感受到的生活的意义。

“只要音乐还在继续,生活还是有意义的。”

这是诗人的回答,也是曹鹏写给自己音乐人生的注脚。

标签: 你看 不老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