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鸟
(相关资料图)
深冬的早晨,鸳鸯湖区弥漫着浓浓的雾气。近水,远山,仿佛重叠在一起,让人很难找到分界线。一群白鹭停在湖畔枫香树的枝丫上,似乎还处于“夜宿模式”。许是我们的相机快门声催醒了白鹭,它们纷纷向着湖畔的浅滩飞去。
湖风,阳光,是湖区最好的驱雾剂。渐渐地,可以看清身旁花榈木与乌桕树上燕雀、灰树鹊、啄木鸟灵动的身影。然而这些鸟儿,都不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工程师缪泸君一行要“点鸟”的对象,进入他们视野的,将是湖区越冬水鸟。做水鸟调查有很多说道,缪泸君他们还是觉得“点鸟”最为形象,通俗易懂。
这一天,是2023年1月11日。缪泸君一行与江西各地近百个调查组,对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流域越冬水鸟做同步调查。缪泸君他们到达的位置是饶河源之一的婺源,重点对鸳鸯湖区观测点的经纬度,物种数量、雌雄成幼分布以及生活环境和人为干扰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鸳鸯湖区是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个片区之一。在保护区范围内,蓝冠噪鹛、白腿小隼、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白鹤、鸳鸯等珍稀鸟类种群栖息其中。阔叶林、落林带、湖岸线连成环状的山野,与湖汊、湖面、水草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2000多对鸳鸯选择在鸳鸯湖区越冬。
“看到了,看到了!”缪泸君压低嗓子的惊讶声,吸引了其他成员聚拢过来。大伙儿一个个凑近单筒望远镜,看清了湖面上鸳鸯的身影。突然,一群又一群的鸳鸯、鸬鹚、斑嘴鸭,像约好了似的,忽而游弋于湖面,忽而绕着湖岸线飞翔,让我们一饱眼福。“鸳鸯144,斑嘴鸭49,绿头鸭8,鸬鹚8……”在1号观测点,缪泸君目不转睛地盯着望远镜,一一报告看到的水鸟数目。与缪泸君搭档的谢凯,称得上是专业的“亲鸟”人士,他带过许多观鸟爱好者到婺源,春天走石门、鹤溪村,看蓝冠噪鹛,夏秋到晓起村看白腿小隼,冬天在坑口渡头一带看中华秋沙鸭。不过,作为“五河流域”水鸟调查队伍的一员,在鸳鸯湖区目睹如此壮观的水鸟群,谢凯还是头一次。
湖区里,山峦尽显姿彩:香樟、槠树、栲树、木荷依然苍翠,黄檀、枫香、栗树叶子落尽,枝干错落的质感,与周围的苍翠交织出别样的美感。向导吴志勇肩负湖区林业管理、鸟类保护双重责任,生怕调查人员看不清他守护的“家底”,一次次领着我们走向不同的方位,观测到各类水鸟飞舞的景象。
在鸟类中,鸳鸯是最为胆小的水鸟之一,它们脾气温和,喜欢安静。也许是感受到了我们的友善,一只只鸳鸯在湖面上悠闲地戏水,或流连,或追逐,或滑翔。
自古,鸳鸯在民间文化中就很受欢迎。如今,人们对包括鸳鸯在内的水鸟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现在,保护区还与有关部门合作,在大鄣山等7个地方设立了自然教育“飞羽”学校,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认识和保护家乡的珍稀鸟类。
山川不老,湖水依旧。而今,水鸟已然成为婺源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值得欣慰的是,从北方到婺源越冬的鸳鸯,已有部分成为留鸟。在一只水鸟身上,我们不仅能够找到一片纯净的水域,也能仰望一片湛蓝的天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