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应试体育须推进过程和增值评价
(资料图)
从上周开始,全国各级中小学校陆续开学,今年的体育中考将怎么考也备受家长和学生们的关注。近日,贵州省多地市发布消息,宣布取消今年体育中考的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也于2月10日发布通知,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由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调整为选考项目。据报道,陕西、河南、四川等地也正在研究是否对今年的体育中考内容进行调整。
对各地因时因势调整中考体育项目,舆论普遍点赞。不过,体育教师和专家们也担心,随着体育中考取消1000米、800米跑项目,学生们将失去参加长跑锻炼的最强动力。有体育老师表示,中国的青少年学生体质之前已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工作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科学应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考就不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将体育纳入中考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而是以应试思维对待之。取消体育中考统一测试,或者调整体育中考项目,并不是取消体育课、取消体育锻炼,这是基本常识。然而在现实中,取消体育中考长跑,就变为学生不参加相关锻炼,这恰恰折射出应试体育弊端。没有体育中考统一测试,要让学生同等重视上好平时的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应在体育教育中推进过程性评价。
把体育纳入中考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学生与家长重视体育。然而,如果以统一测试的成绩作为体育中考成绩,或统一测试成绩在体育中考成绩中占很大权重,就会出现学校和学生围着体育中考测试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应试体育倾向。这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升体质,还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初一、初二时不重视体育锻炼,到初三时才突击训练,甚至报校外的体育培训班“提分”,这会增加运动损伤,也被质疑加重学生负担和家长的焦虑。
取消或调整今年的体育中考统一测试,除了考虑到“阳康”后学生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外,或也包含对于当前存在的应试体育倾向的考量。要让学校、学生真正重视体育,必须破除应试思维。
首先,应强调依法治教,地方教育部门不应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而应该考核学校是否开齐开足开好所有义务教育课程。当前,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明知学校没有开齐开足体育课,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纵容学校以应试套路应对体育中考,这是必须予以纠偏的。
其次,应推进体育过程性评价,即关注学生平时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的表现。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宜把竞技体育的测试用于学生体育中,过度强化体育的竞技性与选拔性,而应以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自身体质的提升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即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实施这样的评价,必须推进学校办学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让每个教师能独立、自主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同时引入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公信力。可以说,如何推进过程评价、增值评价,改变“纳入考试的应试化,不纳入考试的边缘化”的局面,是破除教育领域“唯分数”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