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古人“天问”,我们来回答-环球快播报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2000多年前,屈原写下《天问》,探问“天”的奥秘:是谁创造了宇宙?白天黑夜为什么交替变化?日月如何安放,星辰又怎么排列?
2000多年后,“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天宫”建造全面展开、“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样本、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奔赴星辰大海……《天问》的问题,今天的中国人派出“天问”和它的小伙伴们去探寻答案。
(资料图)
在时空交错中,岁月沉淀,梦想成真。
飞天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遇见馆藏·太空季》的嘉宾阵容十分豪华:空气动力学专家楚龙飞、上海天文馆展示规划主设计师飞苹果、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原工程师韩娜、“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北斗女神”徐颖、“火星叔叔”郑永春……
楚龙飞是中国第一家私营航天公司的创办者,他和古人一样,都有一个“飞天”梦想。他说,在中国的古籍记载中,“飞天”不是一个人的事。
看星星,古人是专业的
节目制作人马奇说,节目在虚拟摄影棚中进行拍摄,主要出于视觉效果的考虑,“在实景摄影棚拍摄,画面的纵深和样式不太能贴合航天的主题以及人类对太空的畅想”。全新的拍摄方式也对节目组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很多在实景拍摄中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了能在虚拟摄影棚中达到想要的效果,都需要做多次尝试”。比如比例问题,真人和场景之间,真人、道具与虚拟场景的定位,都要反复试验。
通过这档节目的拍摄,马奇发现,航天科技是一门既尖端又接地气的科学,“航天科技不一定在天上,有时候就在身边”。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自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事实上,看星星,古人也是专业的。被称为“北斗姐姐”的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告诉我们,古人通过天上的星星,辨别方向、知晓四时更迭。《鹖冠子·环流篇》有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从《禹迹图》到“天地图”,人类是不会停止发问的
节目中的主持人介绍,古人称地图为“舆图”,在没有飞机、遥感数据与人造卫星的古代,地图的测绘制方式十分朴素。有的采用“山川画法”,就是田野作业、实地考察,将看到的地理信息绘制到图上,“舆”本就是车辆的意思。
如今,中国建立了“天地图”网站,所有人登录网站,就可以看到全球范围1:100万矢量数据和50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0.6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等3种模式展现,可漫游、能缩放,为大众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无垠苍穹,问天一梦。今人的航天科技回答了古人的提问,但人类的好奇心不会停止,还在继续发问。正如节目中所说:“人类是不会停止发问的,失去了好奇心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责任编辑:
标签: 航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