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前沿 >

“‘家门口’就能输液拍CT了”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扩容增能

来源: 央广网 时间: 2023-01-06 05:40:48

央广网上海1月6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为提升社区新冠救治能力,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迅速行动,上海全力推进第二轮扩容增能,推动新冠重症感染者在社区层面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

自2022年12月29日第二轮扩容增能以来,截至2023年1月2日,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发热诊间238间、病床665张、心电监护仪243台。同时,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指氧仪、氧气罐等物资优先向社区倾斜配备,社区新冠救治与防重症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资料图片)

扩充输液氧疗区 加设CT设备

近期,由于二、三级医院门急诊压力巨大,输液往往需要等待几个小时。因此,更多居民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会选择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输液。

上海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位于一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开辟为氧疗区(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记者在上海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目前,该中心在原有二楼的输液室基础上,把位于一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开辟为氧疗区,对指脉氧低于93%-94%的患者予以氧疗。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苏媛告诉记者,输液高峰期还在二楼通道上加设输液位,中心将根据实际需求量随时调整。“为了安全考虑,我们目前只能受理外院一些普通药物的后续补液服务,生物制剂、化学制剂、血制品等暂不受理。同时患者需要经过全科医生的全面评估,才能进行补液。”

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输液区扩容(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为进一步缓解居民“补液难,排长队”的担忧,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空间扩容,在原中心、分中心输液室30个输液位基础上,利用检验科、B超室候诊区、走廊空间及现有的空调、候诊椅等设备,扩增20个输液位,可保障50人同时进行输液。目前每日补液量约为75人次,其中90%为承接上级医院补液服务。同时,该中心统筹协调延长输液服务时间,从原先16时30分延长至21时,并开放双休日补液,满足辖区居民补液需求。

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志萍说:“我们增加了输液室的医护排班,本周方舱CT也将完成设置。到时候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完成CT检测、诊断、用药需求,减少轻症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往返奔波。”

调整病区设置 配备小分子药物

目前,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促进重点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早救治、早分流”,加紧完成新冠救治扩容增能。在当前发热诊疗服务的基础上,延长发热哨点门诊时间,每周七天全开,每天开放至晚上8时。

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毛逸艳表示,目前中心储备的五十多盒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已经使用五六盒。药物的开具与使用,都需要经家庭医生评估病情以及中心领导审批,确保居民可以及时得到药物支持治疗。“当前的情况要把抗病毒药用在刀刃上。家庭医生监控的重点人群是优先的,这些人多是65岁以上,有慢性基础疾病,而且在5天发病周期内,就可以优先给他评估使用。”

为更加精准管理社区居民,中心目前实施分层管理,根据是否有慢性病、是否打疫苗、年龄等标准进行红黄绿三类区分。毛逸艳表示,目前把有慢性病且65岁以上没打过疫苗的老人、孕妇及儿童等划分为红色重点人群,分派了家庭医生负责,建立微信群,跟居委共同形成“微网络”管理。此外,65岁以下但有慢性病的人群则划分为黄色人群,其他一般类居民则为绿色人群。

医护人员在病房查房(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自上周起,上海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病区设置,设置4楼病区全面接收新冠阳性病人,病区扩容短短6天时间,新收治阳性病例70例,同时,中心在三楼腾出一片补液区域,专门治疗新冠轻症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时设置氧疗区给予有需求的居民。

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蓓告诉记者,前不久,中心16床80岁的陆老伯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比较差,指脉氧80%左右,医护人员立即收治入院,经过吸氧、俯卧位,对症支持治疗后,目前老人病情稳定指脉氧95%以上。目前,中心配备有心电监护仪、指脉氧及CT等系列医疗设备及药品。

为进一步缓解居民心中“看病难,住院难”的担忧,确保发热门诊发挥新冠治疗“主战场”作用,中心发热门诊主动扩容增量,发热诊室由2间扩容至4间,“7*24”小时接诊状态,平均每天接诊200-250余人,同时积极与松江区九亭医院对接,有序引导居民下沉到中心就诊。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将继续推进社区新冠救治,继续挖掘潜能,拓展服务区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对接街镇、村居委,做好对重点人群与阳性感染者健康管理,加强药物使用、氧疗、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及时发现与甄别“重症”风险人员。利用120转运绿色通道,依托区域医联体双向转诊渠道,协助及时转诊,不断促进“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