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喜欢佩剑?国家不管吗?他们都是什么样的心理想法?-天天实时
(相关资料图)
说到佩剑,映入我们脑海的就是电视剧里面呈现给我们的画像:“很多的古人不管会不会武功,行走江湖的时候身边都有一把佩剑挂在腰间或者握在手中”,那么问题来了,以我们现在人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审视,剑,作为一种带有攻击性的冷兵器属性,随时会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国家应该进行严厉管制才对,那么他们私自佩剑,国家不会进行制止吗?他们的心理都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在我国古代时期,每个朝代对冷兵器的管制制度和我们现代是有出入和不同的。在古代剑被称作“百兵之君”常常被当作一种高贵的装饰品,从皇帝到朝臣再到文人侠客,都喜欢通过佩剑以显示其身份。
《贾子》有载:“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可见,在古代,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除了触犯国法的罪人不能带剑,其他人持鞘带剑并不会被国家所禁止。
关于古人为什么喜欢佩剑的说法,大概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逐渐在民间朝野开始兴起,因为儒家注重的【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之德,而剑作为百兵之君,剑锋笔直,直来直去,是为正直;剑平日收归鞘中而不伤人,是为仁义;剑是贴身利器,携带方便而能够保护主人,是为忠勇;故剑又被冠以君子剑的美称,所以佩剑则会被人认可为正直、仁义、忠勇的象征。
而剑于文人侠客则有着更深一层的心理寄托,大凡文人侠客,无论懂不懂武功,或者是否会涉足江湖,也都会喜欢剑。文人侠客,或豪情万丈、或迂腐古板、或抑扬顿挫,只要一剑在手,都能扬眉吐气,豪气干云,释放生平不如意之事,不如意之情,剑之于文人游侠,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佩剑文化始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士人贵族,孔子及其三千弟子和周游天下的游学士子;成熟于三国魏晋时期,如: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这一绘声绘色的注解,充分的说明了当时三国时期剑文化,剑术格斗的高超性;盛行于唐宋时期,像金庸所写关于江湖侠客则基本都是以当时朝代背景下创作而成,故而古人佩剑之风根植朝野也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了。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