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前沿 >

总导演祖光:《过年的画》表达的是浓浓的乡愁和对天津深沉的爱

来源: 北方网 时间: 2022-02-14 09:05:25

天津北方网讯:从2月12日起,5集人文纪录片《过年的画》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展现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讲述了一代代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结缘的守望者们的人物故事。

传统春节中的一些元素在现代气息洪流的冲击下,渐渐不那么流行,不那么被人广为熟知了。比如年画,现在极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杨柳青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它的题材丰富,寓意也很多,但祖光导演和他的团队最想通过纪录片《过年的画》表达的是那份乡愁和对天津深沉的爱。

透物见人 随人附事

只为了这份真情

片中刻画了三十多个饱含情感、充满人性的人物故事,力求用真实的生活细节、人性的情感温度,呈现出社会变迁、生活方式巨变的大历史时空下,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的思考。

总导演祖光说:“我们把几条叙事线索‘拧’在一起,这种‘麻花结构’的叙事方法尤其适合人文历史纪录片——把复杂的思想、复杂历史背景,庞大的历史信息,主要人物命运等多条故事线,像拧麻花一样形成完整的叙事链条。”这些鲜活的故事,让人动情,透物见人,随人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把自己生命中的“年画”融在了历史的成河中,是一代代守望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

祖光导演表示,虽然这部纪录片讲的是年画的故事,但实际上还是讲人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充满了烟火气。比如,第一集中,从杨柳青古镇走出来的中国民间美术史学家王树村先生痴迷收藏和研究木版年画,在生命的尽头,对杨柳青年画发出一生的慨叹:“这是民族的灵魂,别的绘画没有办法跟它比”。当摄制组去采访他的老伴儿时,老太太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受到王树村先生对杨柳青年画的爱与不舍。这种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他们。“我们用一只在杨柳青镇上空飞舞的风筝来表达一种情感,虽然王树村老人走了,但魂归故里,他的精神永在,鼓舞着一代代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结缘的守望者们继续走下去。”

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从而产生共鸣和共情。

小年画 大历史

希望吸引年轻人

该片总撰稿、执行导演张玲说,正是因为自己被一个个故事所打动,所以想用纪录片的手法让所有人知道一张小小的年画,它背后的故事和展现出的历史。“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抢救、保护、传承的队伍中去。每集我们会加入几个与年画有关的年轻人的故事,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这里没有说教,只有这些年轻的守望者的坚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如何守正创新,继续发展下去,是留给所有人的思考。”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过年的画》运用的实景结合二维、三维分解技术,反求虚拟摄像机等新技术,让几百张难得一见的高清木版年画图片瞬间“活”了起来。当年轻观众看到这些卡通动画中的人物时,不禁感叹:“原来杨柳青年画中不仅仅只有抱着鱼的大胖娃娃,还有这么多人物,当他们都‘动’起来时,真的想好好了解下。”

纪录片中的纪录片

珍贵影像得以重见天日

在影像呈现上,该片力求画面的丰富性和审美的高质品相。4K超高清拍摄的视觉震撼、航拍机的灵活运动、微距拍摄显现的鲜见细节、延时拍摄的光影变幻、人物纪实的动态跟踪、老影像的珍奇魅力、情景再现的意象表达,组合成一曲行云流水般的年画史诗。

为了找到这些珍贵的史料,祖光导演和他的团队用了两年的时间去田野调查史前采,从天津档案馆到中国电影资料馆,费尽周折找到了尘封多年的史料,当42年前拍摄的纪实电影《杨柳青年画》终于被找到时,所有人是兴奋的,就连当年参与拍摄的杨柳青画社的老员工们都惊讶不已,这是纪录片中的纪录片,为了让它们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摄制组打乱了拍摄计划,让真实的历史依托影像表达了出来。

《过年的画》,尽显杨柳青木版年画大美,尽显天津民风习俗魅力,尽显民间生活冷暖,尽显人性、人文温度。祖光导演说,这部片子风格质朴,没有炫技,有的只是对天津最深的爱以及那份浓浓的乡愁。(津云新闻记者 刘晓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