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前沿 >

除夕守岁,阖家团圆【爱申活暖心春】

来源: 上海杨浦 时间: 2022-01-31 12:05:52

除夕

HAPPYSPRINGFESTIVAL除夕,也叫作“年三十”。这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吃年夜饭是合家团聚、辞旧迎新的传统。除夕的“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为看重的一顿餐食,吃饭时一家人必须聚集在一起,菜肴也要比平时丰盛得多,称“吃团圆饭”,也叫“合家欢”。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贴春联和福字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据说大门应该正着贴,房内、柜子等地方可以倒着贴意味着“福到了”。

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上海习俗

传统年夜饭的菜肴一般是“老八样”,有些地区称“蛮八样”。上海各地的老八样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爆鱼、肉皮、焖蛋、咸肉是不可缺少的,甜点中必有八宝饭。

哪怕是在日子尚不太富裕的岁月,上海人家也特别善于“穷年富过”,很讲究年夜饭的口彩:四喜烤麸、塌菜冬笋(塌菜在上海话中与“脱苦菜”谐音)、蛋饺(象形的金元宝)、八宝饭、汤圆等,这些为来年讨口彩的菜肴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备。此外,年夜饭里一定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读来和“发财”谐音的发菜、象征着“升”和“发”的发芽豆和黄豆芽、又名安乐菜的豌豆,这些寓意吉祥的菜品都是年夜饭的常客。

上海还有句谚语:“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因此年夜饭也会吃些芋头。说起最经典的年夜饭菜肴,还要数“全家福”:锅底是鸡汤,放几片火腿和咸肉吊鲜头。里面的食材有肉圆、肉皮、冬笋、熏鱼、菠菜、百叶包、线粉等等,吃起来别提多鲜美了。

年夜饭吃完后,全家还要聚在一起品尝糖果、瓜子、花生、蜜枣、柿饼等零食。其中,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果品,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这些果品和守岁酒要一直吃到第二年。

饭后,家庭成员无论老小都不就寝,围坐一起谈笑、吃美食,或做游戏、打扑克、下棋等。等到12点钟声敲响,迎接新年,然后才可以睡觉。随着网络普及,给亲朋好友发短信、微信祝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习惯。


标签: 阖家 除夕 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