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考古发掘8000年前的“疑似家鸡”,专家:野鸡自己想被驯化-焦点要闻

来源: 农村小达人 时间: 2023-03-02 05:40:25

1981年,专家们在甘肃天水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中考古发掘了8000年前的“疑似家鸡”骨骸。

但是骨骼体型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家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已经有了家鸡的不能长距飞行、只能小范围活动等某些特征,但又未发掘到圈养场所。

这也就是说,当鸡逐步失去大范围获取食物的能力时,它更主动地靠近人类,从而获取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以专家们认为这些“野鸡”是主动进入古人类生活范围,而是这些野鸡自己想“被驯化”,从而找到和人类的共生共存之道。

古人说:“这是啥玩意?拢共不到三斤重,扒了毛还剩不到一斤,拿到河边洗一洗,除了骨头就是皮,那点肉不够塞牙缝。那嘴啄起来还凶,好不容易搞点野果子啥的,全被它祸祸了。我还养它?定点定时给它喂食?我不是有毛病么?”

所以在整个早期驯化过程中,古人也没惦记野生原鸡的那点肉,原鸡也一直在发掘自身长处,好从人类那边忽悠点饭食,以贴补自己饥饿的肚子。

当最原始的农耕成为现实的时候,原鸡的作用似乎一夜之间得以展示。

因为有了地,就不能想啥时候起就啥时候起了,人类就有了使命感,就有了时间观念了,要定时定点去地里锄草、捉虫、施肥,等等。可是早晨哪那么容易起?这就得有闹钟,公鸡就承担了这个责任。

有了地就要引水灌溉,所以两个部落争夺水源因此干仗,也就比较常态,那就得占卜这仗打不打得赢?把鸡毛插头上似乎更能唬得住人。发展到后来,人类也想通了,干嘛非得自己去死磕?这不是有鸡么?啄起来那么凶,反正也没啥肉,让它们互相啄,看谁赢定胜负,不就行了?

大家看两个部落争水源胜负这么大的事都可以由鸡决定,那自己可以下个注赌点啥不过分吧?斗鸡就这么来了。

赌输了的部落没有水源,庄稼不好,这一年的饥荒又落下了。村里很多老弱妇孺面有菜色,都病了。看着没肉来气,特别是母鸡,吃那么多,还不会打架,生一堆蛋,看着就一肚子火。有人趁母鸡不注意,偷了几个鸡蛋鸡煮了,结果真香,人吃完有了力气了,一下子鸡蛋供不应求了,吓得母鸡每次下蛋都躲着人类。

赌赢了的部落,农田里丰收了,很多稻穗掉在地里收不回来。没关系,公鸡母鸡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帮人类去收,只不过都收到自己肚子里去了,粮食稳定了,鸡肉也开始丰满了。

人类出离了愤怒,哪有这么帮人收稻的?于是放了一把火,当鸡毛燎尽,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胆大的一把拽出鸡腿,真香。

3000多年前,人类有了自己消化不完的粮食,就留给鸡;知道鸡浑身是宝,怕这些鸡跑了,就垒了鸡窝。鸡就这么被驯化了。

2000多年前的高淳东汉墓葬中,发现了陶制的鸡和类似屋形的鸡笼,并有一只看上去想进鸡笼而立于门口的陶鸡。这说明古人已经充分意识到鸡的好处了,还要带到阴间去继续养鸡。

责任编辑:

标签: 故事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