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迟迟未见落地的概念机,有生之年能见证量产吗?|世界新资讯
概念机是什么?概念机是承载某一品牌自身理念、创意、技术的试验品,它可以是品牌对未来科技的展望,更可以是品牌对自身先进技术的展示。
近年,我们在手机上见过不少概念落地量产的案例,也见过太多概念机的先进技术无疾而终,至今已被埋没在机海海底。而以下这些概念机,已经向世人亮相,正等一个时机,等一个量产的正式登场时机……
一加 11 Concept:
【资料图】
主动液冷散热
近年量产可能性 4/5
没记错的话,一加在 2020 年的 1 月份发布它的第一款概念机型,名字叫「OnePlus Concept One」,通过电致变色的技术实现玻璃变色,将后置摄像头隐藏起来,后来同年这项技术在 vivo、努比亚等厂商也作了展示,直至年底一加的另一款概念机型「一加 8T Concept」把这项技术用到了玻璃后盖上;但最终由 OPPO 真正首发量产了这项技术,12 月份推出 OPPO Reno5 Pro+ 艺术家限定版。
▲ OnePlus 8T Concept
一加本周 MWC 给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第三款概念机,同样已经有近期正式量产的潜力 —— 一加 11 Concept。
一加 11 Concept 最大的创新在于内置了一整套主动散热液冷系统,一加将其称作 Active CryoFlux 微泵主动液冷散热,藏在手机背盖之下,配合幽静的蓝色 LED 灯带,在运作时真的能看到液体如叶脉般流动,而背后还有一个悬臂梁压电陶瓷微泵驱动冷却液的流动 ——这一套系统能将手机内部的热量通过冷却液主动带到机壳外辅助散热。
▲ 一加 11 Concept
不知这项技术未来会在哪款机子实现真正的量产呢?这套散热系统能给现在的手机带来多大的性能释放空间呢?而一些低温、高温环境的使用问题又会怎样解决呢?说实话,其实我们也很期待。
OPPO / 联想:
卷轴屏手机
近年量产可能性 4/5
如今折叠屏手机早已不是概念产品,但折叠形态除了内折、外折,横折、竖折,有不少厂商还在探寻柔性屏手机更多的形态 —— 2020 年底,OPPO 在它一年一度的未来科技大会发布了一款概念机型 —— OPPO X 2021,它是一款卷轴屏手机,发布至今已过去了 2 年又 2 个多月了,但这类屏幕可伸缩,大小可变换的手机至今仍未正式量产,但笔者非常有幸真正上手把玩过几小时。
OPPO 其实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卷轴概念手机的品牌,三星早在 2018 年就提交过一份类似的专利文件(形态是纵向伸长),但 OPPO 却是第一家将卷轴屏手机实物正式向世人亮相的厂商。
不仅是 OPPO,其实摩托罗拉在联想的 Tech World 2022 大会上也展示过了可用的伸缩屏概念实机,跟 OPPO X 2021 延展的方式不同,它选择了纵向伸长的形态,将手机做小的方式做卷轴屏,最近摩托罗拉在 MWC 展示的 razr 纵向卷轴屏也是如此形态。
为什么这类手机迄今为止都还没有正式量产呢?说到底以这几年柔性 OLED 面板的发展看,面板本身基本不是卷轴屏的障碍了,但较大幅度的机械组件更考究空间的利用、屏幕面板的承载、面板的防护、面板更大面积的抗疲劳等能力 —— 不仅是 OPPO 和摩托罗拉,其实 LG、TCL 等厂商也有过类似的产品尝试,如果它们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那这类产品离真正量产就不远了。
三星:
多向折叠手机
近年量产可能性 3/5
关于柔性屏幕手机形态的探索,特别是折叠屏形态的探索其实还有很多,像是三星(显示)在去年 CES 展示的 Flex S 和 Flex G 两款概念机,就是双折叠屏的探索 —— Flex S 是内折 + 外折的形态,将手机/平板形态以 S 型的方式折叠,而 Flex G 则是以 G 型,以双内折的形态合起来。
讲真,想实现这类形态的设备其实并不难,TCL 早在 2020 年也以 PPT 的形式展示过类似的产品,但成本才是这类产品真正需要考虑的 … …
小米 MIX Alpha
近年量产可能性 1/5
关于柔性屏手机形态的探索,小米也有个非常著名的案例,那就是 MIX Alpha,一块柔性屏几乎包围全身的「环绕屏手机」,发布于 2019 年 9 月,曾信誓旦旦说会量产,结果拖了一整年都未见踪影,沦为有价无「市」之物。
小米其实也清楚,MIX Alpha 这类产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仍只能算得上是个花瓶产品,全面裸露的柔性屏易损不说,实用性甚至不如外折屏手机 —— 如今在小米官方商城的商品页面仍挂着「敬请期待」四个大字,但 MIX Alpha 在近年复刻并量产的可能性,或者被其它厂商量产的可能性其实已经很低了。
小米 12S Ultra 概念版
近年量产可能性 1/5
跳出折叠屏,小米前段时间的一款概念机其实挺吸睛的 —— 小米 12S Ultra 概念版,它的本质其实就是魔改了摄像头模组,将量产版 12S Ultra 的超广角端改成无镜头组裸露的 1 英寸 CMOS 并外置镜头环,供用户转接相机镜头使用。
但因为相机大镜头的光学物理尺寸和性能的限制,这类形态在实用性上有非常大的限制,且有违手机作为个人便携性设备的产品基本哲学,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处境决定了小米 12S Ultra 概念版始终只能停留在小众范围的玩意,商业公司鉴于成本的考虑,贸然将其量产的可能性很低。
反倒是在手机镜头上动手脚更可信,像 2021 年 12 月 OPPO 展示的可伸缩镜头技术,在8.26mm 厚的机身塞入一枚 1/1.56 英寸的 CMOS,用可伸缩镜头实现 50mm 的等效焦距(定焦、非变焦),且能保持较近的对焦距离 —— 有趣的是这项技术竟然在前几天,被「非洲之王」传音的 Phantom X2 Pro 手机量产首发了。
Google 模块化手机
近年量产可能性 0/5
如果前面的这些概念机的概念都还是太小儿科的话,那么这个亮相于 2013 年,在 2016 年正式终止的概念才算的上是疯狂 —— Google 的 Project Ara 模块化手机项目。
Project Ara 的本意是通过智能手机模块化的概念,让用户满足自己不同的性能、功能和个性需求,再而通过模块化的形式来减少电子垃圾,就像可组装的电脑主机一样 —— 但现实是不同品牌、不同平台、不同型号的手机各部分的接口并不像电脑那样统一,Google 若想通过 Project Ara 来统一软硬件的接口,就必须拉拢更多的元件厂商建立统一的标准,才能真正建立模块化手机的软硬件生态,而这就已经动了很多原本供应商的利益了,这对 Google 来说难度不亚于「移山」—— 而今智能手机内部结构愈发紧凑,或许这类模块化手机的真正量产就越无望。
魅族 Zero
近年量产可能性 2/5
如果说模块化手机是手机(物理上)开放的极端,那么魅族在 2019 年亮相的概念机 Zero,则是另一个极端,手机(物理上)封闭的极端,号称是世界上首款真正做到无孔的全无线智能手机 —— 它砍掉了所有实体按键、耳机接口、充电数据接口,以及听筒、喇叭的开孔,并改用了屏幕发声的方式,支持最快 18W 的无线充电 —— 这些技术单拎出来其实并不算新奇,难在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做这类无接口手机后的使用问题,需要对抗 USB、Thunderbolt 等各种成熟的有线数据传输接口,还需要有标准、快速、成熟且适用性广的无线传输协议 —— 可惜今天看来没有一项技术是符合要求的,再而即使今天符合要求的无线传输协议出现了,形成相当规模的生态仍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这类全无线的手机于近期能量产的可能性很低,即使是出现了也可能并不是如今 Android 平台能胜任的。
小米 / 摩托罗拉 / OPPO :
隔空充电
近年量产可能性 1/5
人类似乎真的跟「有线」八字相冲,受不了一切有线的东西,就连充电也要弄个「无线充电」。这还不够,还想要拿着手机隔着充电器就把电给充了 —— 确实,较远距离非接触的隔空充电更有未来感。
小米、摩托罗拉、OPPO 在 2021 年的时候分别推出过自家的隔空充电技术,以小米为例,它的隔空充电技术,就是在充电桩内置了 5 个相位干涉天线,对手机进行精细的空间定位,再由 144 个天线构成的相位控制阵列,将「电量」通过波束形成的毫米波发送给手机,能在 0.5m 半径内实现单设备 5W 的充电;摩托罗拉的技术也类似,也是通过毫米波实现定向充电的,但天线组数量和实现的充电范围有差异;而 OPPO 这边的原理尚未公布,且实现充电的距离和辐射区域要窄一些,不过能实现最高 7.5W 的充电。
很明显,相比起 20W~80W 的无线充,甚至是动辄 100+ W 的有线快充,现阶段这类隔空充电的技术既不成熟,效率还低,且成本高,暂时无法突破物理法则的限制,进一步阻碍了短期内真正量产的可能性。
你觉得这些概念机里的哪些「未来科技」最有望在近年成功落地?你又觉得有哪些「未来科技」最吸引人呢?但我觉得那些看起来似乎无法落地的想象力,要比即将落地的「未来科技」更吸引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