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曹操为什么至死都不肯称帝?多种错综复杂的原因

来源: 韩振华 时间: 2023-03-01 09:38:45

前言:曹操是三国时期权倾天下的枭雄,自微末之中崛起,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便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黄河以北地区,随后,手下的势力逐渐增大,甚至在人生的晚年,东吴政权的掌权者孙权已经派人向曹操称臣,而且曹操手下大臣曾经多次向曹操进言,让曹操称帝,曹操既有称帝的实力,也有称帝的声望,那为什么还是至死未称帝呢?


(相关资料图)

君为臣纲,名不正、言不顺

首先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汉献帝刘协尚在,虽然当时的汉献帝是傀儡皇帝,但是毕竟是东汉的正统,曹操要想称帝需要名正言顺,让天下人信服,起码得必须要搞一套汉献帝多次禅让之类戏码,纵观曹操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曹操所参与的战役多达几十次,这几乎平均下来就是每年都会有征战,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去征战的路上,让汉献帝禅让,自己称帝也是需要计划跟时间的,可以说曹操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认真研究称帝这个事情,这可能也是曹操至死都未能称帝的一个原因。

封建王朝中儒家思想文化的根深蒂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三纲五常早已深深刻在了封建王朝百姓的骨子里,况且曹操的军事行动等等都是打着当时正统朝廷汉献帝的名义去做的,曹操如果称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是要在后代文人史书中背上千古骂名的,古人都很看重这个,否则不会做任何大事都需要师出有名,尤其是在乱世的时候,更是需要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

天下未曾一统,内部仍有矛盾

当时的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随着刘备的崛起,加上又有刘皇叔之名,当时曹魏政权中的一些东汉旧臣,心中认为刘备才是救东汉于水火之中的人物,曹魏的政权内部开始出现矛盾,这更是阻碍曹操称帝的一个拦路石。

虽然曹操已经取得了当时北方的绝对控制权,但是毕竟天下没有一统,南方的刘备跟孙权一直在于他分庭抗礼,曹操如果此时贸天下之大不讳,强行称帝,这就给自己扣上了乱臣贼子的帽子,不光要背负着天下的骂名不说,还即将迎来天下的讨伐,慢慢的在民间随着文人不断的口诛笔伐,就会逐渐失去民心,这完全是一件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不光会迎来惨烈的激战不说,还有面临道德上的谴责。

虽无帝之名,但有帝之权

曹操虽然未称帝,但是手中的权力与帝皇一般无二,毕竟曹操所发布的号令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所发布的,汉献帝只是充当了个名头。曹操虽然无帝之名,但有帝之权,任何皇帝能够做的事情,他都能做。曹操注重实际利益,不注重虚名,能够凭借微末之身在这乱世中崛起,靠的可不仅仅是胸中那满腔抱负,更靠的是务实求实的作风,此时的称帝可以说多的只有一个皇帝的名号,但坏处可就数不胜数了,“百害无一利”既然这样,那称帝又有什么意义呢?

据《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曾经在群臣劝谏他称帝之时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一句话道出了他人生的雄心壮志,说明称帝还未到最佳时机,千秋基业为他的子孙后代已经铺好,称帝的大业就交由他的子孙后代了。

亦或许是孙权向曹操称臣之时,群臣也借机纷纷劝谏曹操称帝,曹操也可能自己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了,毕竟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是接近古稀之年了,虽然这时候称帝的时机也成熟了,但是人生也快走到了尽头,称帝大业就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了。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责任编辑:

标签: 消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