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益州疲惫还要出击?诸葛亮北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蜀国战略上胜利

来源: 东观校书郎 时间: 2023-02-25 11:52:08

对于诸葛亮执政蜀国政权后的北伐战争,后世历来对此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仅有益州一地、人口不到百万的割据政权却频频举全国之力走蜀道疲惫征讨,是诸葛亮穷兵黩武,自取灭亡,也因此很多人把后主刘禅投降的行径归结于诸葛亮的耗费民力上来。


(资料图片)

但这恰恰是没有看到问题深层次原因的关键。诸葛亮作为三国群雄纷争时代的一国丞相,同时也是当时之杰,之所以在北伐战争上剑走偏锋,正是看到了“益州疲惫”的关键所在。易中天先生曾评价诸葛亮北伐:“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从客观上说也是被逼出来的。”这句话可谓说的很到位。

今天咱们就说说诸葛亮的北伐为何是被逼出来的,以及是被什么因素逼出来的。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群雄纷争中原战乱之后导致的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魏国大臣上奏魏文帝曹丕时曾表示:魏国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西汉武帝时期一个郡的人口。这其中虽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说明中原的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秩序被破坏得很厉害。

同时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孙策在天下大乱时持静观其变的态度缘故而免于动乱,相对来说经济形势较为缓和。恰好从北方来的避难流民,使得当地可以借人口涌入的优势有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机会。

比如说对于江东的孙策来说,重臣张昭就是从长江以北的北方来的。而坐拥西川的刘璋,他之所以可以坐稳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由于曹操南征而被迫逃命,从荆州涌入的流民组成的东州兵。

尽管由于中原战争的因素使然,使得东汉末年中原周边的各个政权客观上得到了一些人口,但是一旦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远胜南方的田地,便会立刻带动经济逐步恢复,这是当时开发并不发达的长江以南地区客观上无法企及的优势。

即使整个南方联合起来,也没有办法抗衡北方。这种状况直到经济重心还没有南移的隋代还是这样,唐以后才逐渐改变。因此通过客观的经济形势分析可见,对于孙刘来说,南方能够割据,只是暂时的,由北向南的统一大势是必然。

诸葛亮是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中原的丧乱决定了南方割据的可能。益州这个小小地方,再怎么发展都会有经济极限的一天,而中原一旦恢复起来,统一南方只是时间问题。中原一旦恢复完成,南方绝无割据的可能。

而诸葛亮北伐的另一个考量,就是争取引起中原新的动乱,阻挠或者拖延北方经济恢复的过程。这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原因——隆中对中他自己说,“天下有变”,再出去打,天下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只能想办法创造变化。

但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诸葛亮带着四川小小一个地方的人出去打,就有可能造成中原动乱呢?诸葛亮的宝到底压在什么上面?这一点诸葛亮的洞察力相当敏锐,他敏锐地发现曹魏的兵制有一个战略上的突破口。

曹魏政权从曹操时代创业伊始,鉴于人口大量流失,士兵很容易逃走的原因,曹操就想出了一个很极端的战时募兵制度:当兵的人世世代代当兵。平时要种地,打仗的时候发配边疆,而家人妻小做人质,而万一自己死了,妻子便会马上改嫁,创造出更多的人口,这就是一套把军户捆绑复制起来的征兵模式。

但是这一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由于充当人质,军户和妻小以及耕地都在远离边境的中原地带,因此一旦边境有战事,曹魏集团只能仓促征兵,再长途跋涉地大军赶来,这就会打乱军户的生活秩序,增加军户的生活成本。

比如刘备进攻汉中的时候,曹操就要从千里之外宛洛发兵。因此曹魏的兵制,一方面使得曹魏在特殊时期有了可靠的兵源,但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发兵的成本远远高于蜀汉。虽然蜀道很艰难,但是曹魏从全国集中兵家到关中去打仗,更加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除了经济极限所迫和曹魏发兵的时间节点有利可图之外,诸葛亮不断北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鉴于集团内部的关系因素。

很多史料都表明,刘备的外来集团与扎根益州的刘璋集团在蜀汉很多问题上存在利益纷争。刘备是以北方的武人群体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统进入益州,和当地人乃至先到益州的流民互相依存。

在关羽丢了荆州后,刘备举全国之兵顺江而下想夺回荆州,在出征之前,刘备曾明确告诉过诸葛亮在大战之后,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统治益州,以黄权、李严为代表的益州系统治荆州。这样的考量是以荆州的政治经济利益满足益州系,也以益州之重交给荆州系。

这样,长江上游和中游互相依托和牵制达到一种平衡,这也是刘备一定要取荆州,益州系黄权等鼎力支持的原因所在。但刘备没能夺回荆州,这就产生了新的矛盾。对于益州系而言,与其供一个外来集团的皇帝用本州之地当作消耗资源,还不如做大魏的一个州划算。

事实上,以谯周为代表的很多益州本地士人在刘备夷陵之败后都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甚至私下之间已经接受了曹魏代汉的合法性。所以越是这样,诸葛亮就越是要在道义上坚持汉朝的正统,坚持北伐。也是通过北伐,打压反对北伐的益州集团,从而给支持北伐的本土士人以机会(比如重要李严的儿子李丰),选拔新的人才。诸葛亮明白,对于蜀汉益州系的打压便会带来人才匮乏的巨大问题。因此,锻炼、培养、争取人才,也逐渐成为北伐的另一个目的。

很多人困惑诸葛亮自己都说:“益州疲惫,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为何还要一次次举全国之力北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主要是为了迫使魏国在离开边境很远的征发兵户,消耗敌国国力的同时,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北方经济恢复的速度。

一旦出现机会的话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保存争夺来的雍凉地区的人口兵力,巩固对蜀汉的控制。所以诸葛亮北伐,大体以稳妥为主,能够赚得魏国一支军,一员将,就已经是战略上的胜利。

责任编辑:

标签: 诸葛亮北伐 消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