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清朝时期皇帝的贴身侍卫都带着刀,他们有没有刺杀皇帝的可能性?-全球微动态

来源: 科技小浪尖 时间: 2023-02-06 09:45:54

看过清宫剧的都知道,皇帝身边总是带着一群黄衫佩剑的侍卫,所以才会有质疑。如果这些黄衫佩剑侍卫要谋害皇上,那皇上岂不是很容易被人暗杀?

但是想想清朝历史上有哪一位皇帝是在朝廷门前被侍卫持剑刺杀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能在朝堂前当侍卫的人,都是对皇帝极其忠诚的,个人家族利益都与皇帝绑定,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的刺杀皇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初侍卫曾威胁皇帝,所以后来选侍卫时,必须是“真红苗”。

清代皇帝侍卫制度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有了,但制度并不完善。起初,努尔哈赤只从皇室中挑选了四十名年幼的孩子作为侍卫,而这些侍卫都是由亲信或皇室成员带队。

但是,在努尔哈赤时期,皇宫内并没有专职的侍卫机构。直到他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才设立内务大臣,监督宫廷侍卫,清朝的侍卫制度才逐渐形成。

皇太极时期,还在满头大汗的时候,皇帝身边的侍卫,太子、郡王、贝勒身边的侍卫,统统都叫侍卫。清代入关后,明确称谓。皇帝周围的人被称为侍卫。而贝勒亲王身边的人则被称为侍卫。一般来说,侍卫的级别要比保镖低一级。这也是为了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顺治年间,侍卫试图废除皇帝。当时,黎亲王代善之子硕陀与孙子阿达里密谋勾结内务大臣和管理侍卫的宫廷侍卫,废除顺治,扶持多尔衮继位。代善知道此事后,选择了拥护顺治,大义灭亲,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虽然一帮侍卫试图支援多尔衮没能成功,但皇帝身边的侍卫也自此引起了关注。

因此,顺治年间,侍卫试图废除皇帝后,清宫侍卫制度又得到了完善。清朝设置统领侍卫的大臣,主管宫廷侍卫。带头侍卫一般有两个以上的大臣,就是为了让他们互相制衡。不过,担任侍卫大臣的,基本上都是王公贵族或者皇帝的心腹。

顺治亲政后也非常重视侍卫制度的建设。他扩大了侍卫大臣的人数,全部由顺治认可的亲信兼任。侍卫大臣,顺治此举是为了加强对侍卫的管理,防止侍卫被皇室征召,企图废掉皇帝。顺治末年,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鄂必隆四位重臣,受命辅佐年幼的康熙处理朝政。

当时称他们为四侍郎。同时,他们四人还兼任侍卫大臣。顺治也希望他们四人互相制衡。

但在康熙初期,鳌拜是四侍郎中权势最大的,已经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鳌拜也彻底失去了力量。康熙先是任命岳父索尼的长子伽布拉为侍卫大臣,然后吸取鳌拜专政的教训,设立了御侍大臣、禁卫军和干清宫侍卫一职。

在此之前,无论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还是外围的侍卫,都由掌管侍卫的大臣统一管理。康熙吸取鳌拜专政的教训后,等于掌管侍卫的大臣之位,钦差大臣之位实际上被分散了。统领侍卫大臣的权力。

钦差大臣掌管持刀侍卫和看守皇帝寝宫的干清宫侍卫,侍卫和干清宫侍卫也与领侍卫的大臣分开管理,由侍卫直接管理。

朝廷大臣。带领侍卫的内臣,主要负责守卫紫禁城外城和皇宫。因此,前任钦差大臣负责管理内宫的治安,而带领侍卫的内臣则负责管理外宫的治安。这两个职位也是同等职位,都是皇帝直接派遣的。管理。二者一里一外,分散了大臣们带兵侍卫的权力,这样对皇帝的威胁就变小了。

除了下放掌管侍卫的大臣权力,减少侍卫长官对皇帝的威胁外,清朝在侍卫的选拔上也很看重他们的家世背景。

其实,清朝侍卫的选拔标准是非常高的。自努尔哈赤以来,清朝侍卫一直选择皇室子弟或朝廷重臣子弟入职,即所谓“根红苗”。

能被选为侍卫的,多半是王公贵族。

乾隆时期就规定,继承公爵的人,必须先是一等侍卫。清代侍卫分为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和兰陵侍卫,但地位最高的是禁卫军和干清宫侍卫。

清代中叶以后,御林军和干清宫侍卫大都由闲散宗室担任。例如,康熙的许多孙子在乾隆时期都以宗室身份担任过侍卫或干清宫侍卫。

这些人在关系上也算得上是乾隆的堂兄弟了,想一想刺杀乾隆的话好处多多。实现不了。我要是刺杀乾隆,基本上我自己就跟自己扯上关系了。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来让别人称帝。所以,有这种关系的禁卫军是不可能去刺杀皇帝的。除了皇室成员,还有作为清朝开国功臣的世袭公爵的子弟。他们一家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一家人已经享受了极高的待遇。对他们来说,刺杀皇帝是没有意义的。别人当了皇帝,反而会失去现在的利益。

所以清朝挑选侍卫的门槛很高,基本上都是皇室成员和王公贵族。这些人的利益和皇帝是绑定在一起的,他们没有理由去刺杀皇帝。

清朝侍卫各方面待遇都不错,晋升空间还很大

说到侍卫,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不是皇帝的侍卫,但其实在清朝,侍卫的待遇是非常高的。从第二等级开始;一等侍卫为三品;二等侍卫为四品;三品护卫,五品。兰灵护卫是六品。

看看这些级别的待遇是不是很高,而侍卫中级别最高的禁卫军和干清宫侍卫所享受的待遇,要比同级别的侍卫丰富得多。

御林军和干清宫侍卫,也是侍卫中离皇帝最近、最受皇帝注意的职位。他们在侍卫中地位最高,待遇最优厚。

禁卫军都是身穿黄袄的侍卫。不要小看穿黄色夹克的人。在清朝,被赏以黄马甲,在江湖上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由于明黄色在清代仅限于皇帝的专属颜色,穿黄色马褂成为皇帝对臣子的至高宠爱。一般朝臣如果得不到皇帝的赏赐,是没有资格穿黄马甲的。

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康熙世袭施琅家族,封靖海侯。此事先上报兵部,兵部否决了施琅用侯爵换黄衫的想法。

后来,康熙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感动。他认为施琅立下大功,对大清如此忠心。

晋封施琅为靖海侯时,他特别仁慈,给施琅一件黄袄。从施琅将侯爵换成黄袄,就可以看出在清朝穿黄袄是多么的特殊待遇,而禁卫军戴化龄直接穿了黄袄,清代特殊待遇。

锦衣卫除了有穿黄袄、戴花羽的待遇外,还经常陪在皇上身边,还经常得到皇上的各种赏赐,比如皇上寿辰,你为皇上效劳了,你要不要高兴的时候赏赐一些礼物,皇上的赏赐一定价值不菲。奖励多了,这只是一种经济效应。在仕途上,禁卫军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清朝规定,凡出宫侍卫,派往青营当武官的,多由一级任用。在军队里,也就是从二品中将开始,军衔提升一级,也有利于仕途的晋升。这也是收买人心的好办法。

再加上禁卫军经常在皇帝面前晃来晃去,很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在清朝历史上,也有不少名臣出身侍卫,成为侯爵。

比如乾隆时期的贪官和珅,原本是一名侍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没有丞相的清朝,权力比丞相还要大。当时,人们甚至在背后称他为“二世皇帝”。

除了和珅之外,乾隆的小舅子傅恒也是兰陵侍卫出身,一直是御林侍卫。后来受到小舅子乾隆的赏识,被封为兵部尚书、大学士。准噶尔部和平可以说是将军,宰相。

所以,清朝的侍卫待遇优厚,享有很高的荣誉,晋升空间还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忠诚度怎么可能不被交换。

清朝侍卫制度完善后,侍卫也归皇帝管辖

如果说侍卫在清初还是对皇帝的威胁,因为他们与皇帝亲近,可以被宗室收买参与废帝,但是康熙完善了侍卫制度,之后雍正时期,这一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

康熙晚年,雍正通过“九子夺位”夺得皇位,但继位后人心不稳。当时康熙中后期率领侍卫的大臣是曾隶属于雍正的叶碧龙之子阿令阿。政敌老八胤禩的弟弟阿令阿死于康熙晚年。他死后,他的儿子阿尔松阿接替了阿令阿的位置,成为了新的侍卫大臣。

阿尔孙阿也属于胤禛,而雍正继位后,担心阿尔孙阿控制卫队勾结胤禩,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雍正立即认定阿尔孙阿有罪处死了阿尔孙一种。

随后,雍正让自己的坚定支持者、最信任和尊敬的十三弟太子奕胤祥出任侍卫大臣兼宫中侍郎。这也算是雍正对胤祥的绝对信任。雍正将内外侍卫全部交给胤祥管理。

后来,雍正发现很多王公贵族都不听他的。他不信王公贵族都当侍卫,于是下旨,武试状元后,直接授一等侍卫,第二名,探花授二等。侍卫,其余二等进士,授三等侍卫。等待守卫。从此,非旗汉人也可以考取武功,成为侍卫。雍正希望通过这些汉人的武功考试来制衡王侯外戚。胤祥在管理侍卫时采用了雍正的方法。他制定了满汉侍卫互相监视的办法,一旦侍卫有图谋不轨,同僚就得上报。连坐责,连家连坐也受。

胤祥的方法也被后世的帝王沿用。所以,在清朝这种满汉守卫相互监视,同事和家属出事都要受到惩罚的制度下,谁敢刺杀皇帝,即使他敢,他的同事也绝不允许。去刺杀皇帝。

写在最后

所以,在清朝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侍卫刺杀皇帝的事情。其实无论是清朝还是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没有发生过侍卫刺杀皇帝的事件,因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大多都是和皇帝绑定在一起的。社会上的人,他们既是盛世又是帝王,又都是迷途。

清朝的侍卫也是如此,福利高,晋升空间大,再加上连坐互监的制度,如果那些侍卫还想刺杀皇帝,那就得挤脑袋了通过此门。

小岛知风见闻

欢迎海内外朋友关注评论!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