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从“唯才是举”到“慎德”,浅析曹操终其一生不称帝的深层次原因-全球速讯

来源: 隋浒三国 时间: 2022-12-27 14:54:13

曹操在今天可谓是家喻户晓之人,身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有的人认为曹操是白脸奸臣,有的人认为曹操是英雄,在当下的评价可谓是呈两极化。


(资料图片)

或许对于曹操的评价,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最为贴近吧。

曹操身为一代枭雄,不得不说不论你是佩服亦或讨厌他,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是一个有大魄力大能力之人,所以才可以在那个乱世之中一统北方半壁江山,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

即使千百年过去,曹操依旧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疑惑。比如曹操墓到底在哪里呢,曹操明明可以称帝,为什么却没有称帝呢?

关于曹操没有称帝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是一直很疑惑,曹操明明有实力可以称帝,为什么却选择不篡汉称帝呢。

说他是忠臣吧?

可他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给儿子曹丕篡汉称帝做好了准备,很明显他不能被称之为忠臣。

说他是奸臣吧?

可是他明明可以自己就称帝,不用等到下一代,为何至死也没有称帝呢?

关于这个问题,宋安之今天以不一样的角度来分析一番。

因为曹操那个时代的弄潮儿,终其一生都在叛逆与传统之中徘徊。但最终却选择了名教传统,所以害怕背负千古骂名,因此选择了为下一代铺路,自己则是做了“周文王”。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以曹操的叛逆和传统之间的徘徊来具体说说。

众所周知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这是他日后起兵打天下的优势所在,更是他这一生叛逆的源头。因为他的养祖父曹腾是东汉的大宦官,所以他这种身份,堪称是当时的浊流,不只是被当时的士大夫所歧视,更不能与当时的世家大族真正走到一起,也不能像刘皇叔那样,靠着曾经卖草鞋的创业经历来走走人民群众路线。

而曹操在一统北方半壁江山的过程之中,不只是面对各种外患,内部的世家大族,还有地方上的豪强属于是半割据的势力,也很多次威胁到曹操的统治。

面对这种情况,创业初期的曹操是循规蹈矩,孔融,他不敢杀。打败了地方的豪强武装,他不敢兼并,反而将其署为郡县,默许其半割据的状态。对下属,也尽量是只赏功而不惩罚。以这种委曲求全的维稳方式,以在当时风雨飘摇的局势之中寻找生路。

等到曹操平定北方以后,这个浊流世家出身的枭雄开始了叛逆的一面,不再循规蹈矩。

曹操开始了“唯才是举”的路线,在那个流行“举孝廉”,重视品德的年代,曹操只重视个人能力,却不在乎品德,无疑是叛逆的。接着曹操开始杀孔融、清吏治、整齐风俗、重豪强兼并之法,打击地方半割据势力、开始赏罚分明: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等等。

可以说曹操掌权以后,这个浊流世家出身的枭雄开始了叛逆的一面,表示出对于名教传统的不屑一顾。

但晚年的曹操在传统与叛逆的徘徊之间,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名教的束缚,选择了传统。诸如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最后一次颁布举贤令,还是“唯才是举”的思想,但是却把“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相提并论,说明了曹操的思想从“唯才是举”不重视道德问题,转变成为实行“慎德”和“兴功”的双重标准。

这意味着曹操在政治上开始向世家大族的转变,更是说明曹操最终在叛逆的同时,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而不得不重视传统。

而正是在曹操选择名教传统的背景之下,所以他虽然万事俱备,但在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改朝换代的时刻,最终选择了退缩,害怕留下千古骂名,所以说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所以曹操做下了极其矛盾的事情,明明可以称帝却终其一生没有称帝,但这不代表曹操是忠臣,恰恰相反的是曹操虽然没称帝,却为自己的儿子曹丕称帝铺好了路,使曹丕最终完成了篡汉立魏。

可以说从“唯才是举”再到重视“慎德”,说明曹操这一生之中,徘徊与叛逆和传统之中,虽然是时代的宠儿,但自然摆脱不了名教传统的束缚,所以在叛逆之后选择了名教传统,害怕背负千古骂名,并没有称帝,等于是放过了自己。

以这个角度来看一代枭雄曹操没有称帝之谜,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