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港股上市首日破发:市值236亿港元,上半年营收跌近2%
“辣条第一股”卫龙上市首日破发。
12月15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卫龙,09985.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售价为每股10.56港元,开盘即跌超3%,收跌5.11%,报收10.02港元,总市值为236亿港元。
来源:Wind
(资料图片)
卫龙的上市路也一波三折。2021年,卫龙就曾两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当年11月通过上市聆讯。2022年5月,卫龙上市申请材料失效后重新提交招股书,并在6月通过上市聆讯,在11月23日再次更新招股书,此番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
卫龙的前身为卫龙食品,创始人刘卫平及刘福平在河南省漯河市创立了这家辣条企业。
2004年,卫龙已从小作坊迁入漯河工业园,并从2006年起建设第二间工厂,还开发出“卫龙大面筋”“小面筋”等产品。卫龙从2010年开始引入明星代言,并入驻电商平台。
二十年时间,卫龙从手工作坊变为中国辣味休闲食品企业“老大”。
招股书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1年零售额计,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6.2%,市场份额超过后四家企业的份额总和。据招股书,卫龙旗下四个单品,包括大面筋、魔芋爽、亲嘴烧及小面筋,年零售额均超过5亿元。
来源:中泰国际研报
线下渠道仍是卫龙的主要阵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卫龙与超过1830家线下经销商合作,销售网络覆盖了中国约73.5万个零售终端。
从招股书来看,过去几年里,卫龙不仅收入在持续增长,毛利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收入也出现下滑。
今年上半年,卫龙收入约22.61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下滑1.8%。而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收入分别为33.85亿元、41.20亿元及48亿元。
其中,贡献了近六成收入的调味面制品,在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4.3%至13.41亿元,卫龙解释称主要是由于疫情复发影响公司的生产及交付,而公司因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的新包装、生产工艺、配方或规格进行升级而作出价格调整,致使客户需要一定时间应对该价格调整,“所以销量受到了暂时性的影响。”
来源:中泰国际研报
据悉,卫龙在2022年4月宣布,由于原材料不断上涨,将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与建议零售价进行调整。而此前,卫龙还在2020年和2021年两次提价。
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毛利率分别为37.1%、38%、37.4%及38.1%。对此,卫龙指出2020年毛利率增长主要是由于调味面制品售价上升及产品组合发生变动;而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则主要受产品售价上升带动。
来源:卫龙招股书
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6.59亿元、8.21亿元及9.08亿元,2021年,卫龙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仅10.6%,较2020年24.6%的同比增速低了14个百分点。而从年内利润来看,卫龙2021年的同比增速还不到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卫龙的期内利润为亏损约2.61亿元,除去与一笔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Pre-IPO)付款等调整外,今年上半年盈利约4.2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3.58亿元。
卫龙坦言,前述股票发行事宜可能会影响公司2022年的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公司2022年的年内利润预计将大幅下降。
对于卫龙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卫龙发布的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拟将约57%的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和升级集团的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约15%拟用于未来3至5年进一步拓展销售和经销网络;约10%将用于未来3至5年的品牌建设;约10%拟用于未来3至5年的产品研发活动及提升研发能力;约8%将用于未来3至5年推进集团业务的数智化建设。
据前述公告,创始人刘卫平、刘福平控制的和和全球资本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持已发行普通股比例为80.99%。
中泰国际在12月5日发布的研报中就指出,卫龙2021年的市盈率约22.6-24.7 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应市值约为244.5至268.0亿港元,中泰国际认为该估值偏贵。
中泰国际认为,2022年受疫情、通胀、供应链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情绪悲观,港股食品饮料估值普遍走低,近期虽然板块估值有所修复,但仍处于相对历史低位。
同行业估值比较 来源:中泰国际研报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