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美媒:让好莱坞明星爱上中国菜的“伍夫人”-热点聚焦

来源: 参考消息网 时间: 2022-11-29 15:46:58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让好莱坞明星爱上中国菜的“伍夫人”》的文章,作者是泰贾尔·拉奥。全文摘编如下:


(相关资料图)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普里提金饮食像一片平淡无奇的云朵飘过洛杉矶西部,伍郑镜宇开始制定自己的策略。当一线明星希望更多低脂、低盐、低糖的食物时,她该怎样在伍夫人花园的菜单上保留北京烤鸭这样的贵价菜肴呢?

伍郑镜宇想出了一个办法:像往常一样把鸭子风干,但在烤制过程中尽量去掉脂肪。只留下肉,包裹在极薄极脆的鸭皮中,鸭皮下面没有肥肉。她称这款烤鸭为“低脂”北京烤鸭,的确如此。

上个月去世、享年106岁的伍郑镜宇非常擅长在烹饪方面临时发挥。在她于1959年开创并经营了近40年的伍夫人花园,她的菜单不断变化,但总会有小众的地方特色和当年很难找到的菜肴。对于从未吃过北京烤鸭的食客来说,这家餐厅代表着一种想象中的传统和本真理想,但这种形象掩盖了她更为复杂的工作:伍郑镜宇以活跃、深刻的方式经营餐厅,而且总有自己的策略。

她对新事物充满热情,然而对旧事物也同样敬畏,她总有新花样来取悦受众,发展生意,展示中国烹饪的精巧和美丽。

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她登上电视。她的烹饪课座无虚席,还写过几本书。她本身就是个名人,比前来就餐的许多西洛杉矶显贵食客更有魅力。她把头发盘成光滑的发髻,开劳斯莱斯银云,定制车牌上写着“MMEWU”(伍夫人的缩写),一身无可挑剔的服饰,偏爱丝绸,戴超大号有色眼镜,手指上总有几枚巨大耀眼的鸡尾酒戒指。

她餐厅的常客包括弗兰克·西纳特拉、米娅·法罗、伊丽莎白·泰勒、罗伯特·雷德福和加里·格兰特。一天晚上,格兰特点了一份“中国鸡肉沙拉”。她做了一道菜,用炸馄饨皮、米粉和鸡肉丝做成,撒上葱花,用芥末、酱油和芝麻油调味,大致是根据她记忆中小时候吃过的一道宴会菜做成。

这道菜非常受欢迎,以至于被她添加到菜单中,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食谱,并把它收录在她的第一本烹饪书中。

伍郑镜宇出生于中国九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长大。小时候,她家的厨房由两名厨师负责,厨房里有一个柴炉,喷吐着火焰与灰烬,上面放着一张牌桌大小的炒锅。伍郑镜宇是不能进入厨房的。她成年后第一次点起火炉是在纽约。当时她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上学,还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伍竞仁。

去香港拜访夫家后,婆婆让她带走家中的一位厨师,这位厨师教她如何规划菜单、购物和备菜,之后她学会了更多的中国菜。伍郑镜宇在南加州的大多数富有的中国朋友,家里都雇了中国厨师,他们从来不去餐馆吃中国菜。

伍郑镜宇也是这样。她对美国中餐馆的食物感到震惊,于是想开一个餐厅,更接近她在香港吃饭的地方——奢侈、有趣、有点浮华。1959年,她的丈夫不情愿地给了她一万美元,让她试一试。

起初,她的餐厅非常简陋,只有少量装饰,也没有贩酒执照。但几年后,她将伍夫人花园扩大到威尔希尔大道上一个1000平米的空间,可容纳300人。她用宝塔式的建筑细节、石头瀑布、进口艺术品,以及天花板上金色波纹的雕塑,让这座建筑光彩夺目。这种审美很快被白人餐馆老板们模仿和吸纳。

她在餐厅里开设了烹饪课程,同时也是在为她的第一本烹饪书做测试。有些菜式很复杂,要求很高。也有一些明显是半家常菜的感觉。许多菜式是二者兼有。

“中国人不会通过亲吻和拥抱来表达感情,”她写道,“而是为他们想要取悦的人准备特别的菜肴。”

她可能是在解释她自己的工作,指出她慷慨好客的背后更温柔、更难以察觉的东西。她可能还记得在九江,当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的祖父一听到淡水蟹上市的消息,就会去市场挑选一些自己烹制。

在家庭晚宴上,他把那盘螃蟹直接放在伍郑镜宇面前。淡水蟹是她的最爱,所以在她的观念里,这是一种通用的表达爱意的方式。

标签: 北京烤鸭 天花板上 中国烹饪 建筑细节 威尔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