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终于,字节红杉举着火把来投它了-每日观点

来源: 投中网 时间: 2022-11-11 15:51:04

“投资还是得投势。”

元宇宙概念的兴盛,甭管说里头的泡沫有多大,它还是实实在在地带火了虚拟人赛道,在这条赛道里,字节跳动、红杉中国、顺为资本、GGV都是高举火把的重度玩家。


(资料图)

顺为资本副总裁冯铮对虚拟人赛道还有过这样的评价,“早进入比晚进入好,重金进入比轻描淡写进入好。”

研究该赛道的投资人吴方还对我纠正了说法,“虚拟人赛道,严格来说应该称为‘虚拟数字人’,意思是虚拟人的身份是虚拟的,且只存在于数字世界当中。”

不过无论是虚拟人也好,数字人也好,还是虚拟数字人也好,听说已经有一些投资机构将虚拟人所在的元宇宙赛道视为真正能媲美1998/1999互联网投资的黄金赛道,绝不能错过。

我一位FA朋友严金是这么说的,“投资还是得投势,我们研究过元宇宙,发现它能带来真的革命。”

01 “他从社交平台上找到了我”

一家刚完成一轮9位数融资的to B的技术型公司高管和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他没想到社交平台也能给他们带来客户。该公司有一项产品可提供数字孪生技术,某地政府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他们,随后通过社交平台和他们建立联系,希望借助他们的数字孪生技术为政府工作带来转型。

数字孪生,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一种超现实概念,也是隶属于元宇宙概念中的技术阶段。它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本文无意赘述数字孪生的可投资性,但这个小故事却映射了数字赛道的疯狂。

这位高管告诉我,“社交平台插曲”让他们明白了两点:一,政府对数字技术的渴求和支持很大;二,现在的消费者或者客户年龄在年轻化,年轻人在用他们的社交属性重新定义这个世界。

“没想到数字孪生这种专业性强的东西,还有人竟然在社交平台上看。没想到政府的小朋友年纪越来越小。”

这与吴方的想法不谋而合。虚拟人赛道中声势浩大的虚拟偶像细分领域,基本关注群体来自于95后,他们大多是UGC的拥趸,而且最为关键的,他们的付费意愿非常强。

吴方说,一项技术能不能带来革命,取决于用它的人是否符合社会大众属性。

光说虚拟人赛道,按照公开研究数据,2021年中国虚拟人核心市场规模为62.2亿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区区千亿级的规模,并不是投资人对虚拟人赛道看好的理由,包括吴方在内的不少投资人都对我表达过同一个观点——“元宇宙要想真的落地至少得二三十年,虚拟人赛道还得等10年”,吴方说,“但虚拟人的发展是人类发展中的一部分,这才是投资重点。”

一家FA的合伙人还在他们的客户群体中发现了一个变化,“以前流行的是大家上市争当xxx第一股,现在变成了xxx第一虚拟人。”

02 虚拟人,很多还不是虚拟的

吴方对我科普了下他们投资人对虚拟人的理解和分类。在当下大大小小的虚拟人项目中,虚拟人大致有两个分类:身份型虚拟人和服务型虚拟人,前者一般to C,之前大火的柳叶熙、洛天依等就是身份型虚拟人,也会被理解为“虚拟偶像”;后者则是to B,有虚拟客服、虚拟主播、虚拟老师等形象。

金亮就是2021年后专门研究虚拟偶像赛道的投资人,原因很简单:虚拟偶像的商业化很好落地,而且娱乐圈在经历了不间断的各大明星顶流塌房后,虚拟偶像有一大好处就是不那么容易塌房。

有一条公开数据是,2022年5月,B站观看量排行前20的直播中,虚拟主播占比达到30%。2021年,B站虚拟主播直播打赏营收整年保持了100%以上的同比增速,转化率维持在20%左右。

不过,现实还是小小地打了金亮一巴掌,哪怕是虚拟偶像,该塌房还是得塌房。

我专门去了解了下这条魔幻的赛道,发现不少虚拟偶像背后其实有一个真人在操控,专业术语是中之人。目前不少“中之人”与运营公司产生各种龃龉,比如被压榨、工资低廉等,而一旦“中之人”不再想继续营造虚拟偶像的人设,该虚拟偶像即塌房。

圈子里将这行为称之为,毕业。

金亮也没想到虚拟偶像与真人偶像似乎并不存在本质性差别,这让他的投资观有点崩裂,甚至说投资虚拟偶像的逻辑根本是个伪逻辑。

善于计算成本的金亮在意识到这条线后,调整了投资方向,“还是得投技术”。金亮在做过研究后告诉我,虚拟人作为元宇宙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背后驱动的技术才是硬核。

“我聊了好几家,发现大家还停留在表面,背后真人驱动的元素始终太高,虚拟人并不‘拟真’。”

金亮认为,虚拟人的核心还是在于AI,即人工智能的强弱,这才是真的护城河。

03 还是得to B?

身为FA的严金告诉我,今年下半年后不少投资机构对虚拟人的风向都转向了服务型虚拟人这条细分领域,“试错率比较低,虽然to C的诱惑力很大,但现在的大环境让大家不得不谨慎点。”

近几月对外宣布融资的项目也以to B方向为主。

吴方和我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说,虚拟人项目如果to B的话,说是虚拟人项目,但其实就是一家AI驱动技术服务商,“但圈子里很多同行只是简单的认为虚拟人是元宇宙的核心组成部分,但究竟如何核心,大家想的都不是很清楚。”

吴方认为,AI驱动虚拟人这条逻辑至少能行得通,它能替代很多人工,而且无论大小B都有这个需求。

吴方给我举了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例子:我们在打电话寻求客服帮助时,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工客服,而非智能客服,原因就是前者能带来有效的交互,而后者更是智能客服“不智能”。那么如果有一天虚拟人的技术足够智能了呢?它能解放多少人工?

很有意思的事,在和投资人聊虚拟人的过程中,他们给我一个很深刻的感受:为依然需要大量人工的身份型虚拟人花钱,还不如给致力于让虚拟人更“虚拟”的服务型虚拟人花钱。

比如金亮就说,“从投资价值上来看,技术是最安全的。”

(注:吴方、金亮、严金为化名)

标签: 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