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参考人物|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我所热爱的是讲故事”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16日刊登题为《<从海底出击>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去世,享年81岁》的文章,作者是A.J.戈德曼。全文摘编如下:
(相关资料图)
好莱坞为数不多的成功外国导演之一沃尔夫冈·彼得森8月12日在其洛杉矶布伦特伍德区的家中去世,享年81岁。他1981年出品的战争片《从海底出击》获得了六项奥斯卡奖提名,成为德国票房最高的影片之一。
2012年12月16日,沃尔夫冈·彼得森荣获“德国导演”奖。 (新华社)
《从海底出击》赢得赞誉
彼得森是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活跃在西德的一代电影制片人中在商业上最成功的一位,且在好莱坞同样有名。
50多年来,彼得森穿梭于祖国德国和美国之间,执导了29部电影,其中许多是像上世纪90年代政治惊悚片《火线狙击》以及《空军一号》之类的票房大片。
由于擅长制作类型电影,他还涉猎了奇幻片(《大魔域》)、魔幻史诗片(《特洛伊》)和科幻片,都吸引了众多大腕级人物出演。
然而,尽管他在好莱坞取得了成功,但关于二战期间德国U型潜水艇上水兵故事的影片《从海底出击》扣人心弦,是彼得森最有可能为人们所铭记的作品。
这部影片因其历史准确性以及摄影师约斯特·瓦卡诺造就的阴冷、幽闭恐惧症效果而赢得了高度赞誉。尽管德国对该片的评价意见不一,一些人指责这部影片美化战争,但它在国外却得到了更为一致的积极回应。如今,它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反战电影之一。
在《从海底出击》之后,彼得森与制片人贝恩德·艾兴格合作,在后者的新工作室康斯坦丁影业公司联合制作了英语电影《大魔域》,这是由德国畅销童书作家迈克尔·恩德1979年奇幻小说改编的作品。
1984年上映的《大魔域》讲述了一个受到欺凌的男孩进入一本令人入迷的书中,这部影片也在德国和海外票房大卖——尽管它同样受到了一定的负面评价。
在过去几十年中,该片因其迷幻的制作设计、生气勃勃的特效和有大量合成音效的主题曲而受到热捧。
少年时立志当导演
彼得森1941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北部的埃姆登。他的父亲在二战中是一名海军中尉,后来在汉堡的一家航运公司工作。
彼得森成长于战争刚刚结束的时期,从少年时就喜欢电影。他在1985年接受德国《花花公子》月刊采访时对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说:“我八岁就认识了电影这种媒介,当时我立即对它充满热情。11岁时,我决定当一名电影导演。”
1950年,他和家人搬到汉堡。14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台8毫米胶片相机作为圣诞礼物。
高中毕业后,彼得森因脊柱弯曲而免服兵役。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汉堡的容格斯剧院当助理导演。然后,他在汉堡和柏林学习了几个学期的戏剧,然后进入了西德第一所电影学校——柏林德国电影电视学院。
1970年,他的毕业影片《我将杀死你,沃尔夫》被西德电视台选中,因而被邀请执导德国长期播放的犯罪系列片《犯罪现场》。
在接下来的10年里,彼得森以疯狂的速度工作,既执导电视片,也执导电影,他的从影之路开始于1974年的心理惊悚片《非此即彼》。
他不断取得成功,其早期职业生涯中执导的惊悚片广受欢迎,触及了棘手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什么是艺术家?我真的不知道”
在执导《从海底出击》前,彼得森已制作过近20部影片。几乎没有人预料到《从海底出击》的成功,而彼得森因此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声誉,打开了通往好莱坞的大门。
在《大魔域》之后,彼得森导演了《第五惑星》(1985年),这是一部由丹尼斯·奎德主演的科幻电影,讲述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敌对的外星星球上着陆后被迫与敌人合作的故事。影评人珍妮特·马斯林称这是一部“成本高昂、骇人听闻的科幻史诗,有着银幕上有史以来最怪异的故事情节”。
一年后,彼得森搬到了洛杉矶,随后又在那儿生活了20年,与一些大明星合作,取得一系列主流成功,包括政治剧《火线狙击》(1993年)和《空军一号》(1997年)。前者讲述的是特工处特工阻止总统被暗杀的故事,后者则是关于总统专机被劫持的故事。他还拍摄了关于致命病毒的灾难片《极度恐慌》(1995年)、新英格兰商业渔民陷入可怕暴风雨的《完美风暴》(2000年)以及翻拍自1972年大片《波塞冬历险》的《海神号》(2006年)。
彼得森的电影生涯似乎在2016年回到了原点,他当年推出了电影《夺金四贱客》,影片翻拍自他1976年根据美国作家拉尔夫·马洛尼所著小说改编的偷盗题材喜剧片。这是自《从海底出击》以来,彼得森执导的首部德语影片。
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彼得森似乎并不在乎质疑他作品艺术价值的批评人士。
他曾说:“如果有人问我是否感觉自己像一个艺术家,我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家?”
他补充说:“我所热爱的是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