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中报潮,擦亮眼睛辨别业绩的“虚”增长!
每周末实盘例行一贴
这个周末哪都没去,宅在家里看财报,约会什么的先丢一旁,用术语讲“绩后在恶性回补”
因为这几天中报潮,太多的企业公布中报了,持仓的、没持仓但持续关注的、没持仓但超预期(超好或超烂都算超预期)的都看了不少
(资料图)
看到快吐了,睡觉也落枕了,总的观后感是,这次中报大多数公司业绩都很烂,在这批烂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大概率确定是业绩底(比如分众、腾讯、福寿园、温氏、),有一部分公司虽然继续烂,但目前没把握Q3会不会继续恶化(比如小米、北新、招商)
由于有些公司还没找到业绩交流会内容,所以接下来几天会连着发一两篇持仓或者关注企业的中报简评
当然也有一些超预期好的公司,其中有些货真价实的超预期,而一些是很“虚”的超预期,就是业绩增长不具备持续性,甚至用更长远的眼光看的话,是损害我们股民的利益的
如果单纯看到业绩超预期高增,没弄清楚具体个中原因而盲目追杀进去,很可能会蒙受损失
今天文章就来聊这个,希望大伙擦亮眼睛仔细辨别
很“虚”的成长,分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通过一系列骚操作并购促进的增长
企业通过内生性增长才是最务实的和最令人放心的增长
通过并购带来的外生性增长,现实中大部分会产生虚高的商誉,而并购的公司一旦不如预期,这部分商誉就会暴雷从而大幅度影响净利润
而且,大部分喜欢并购的企业,一般主营业务都很差,都喜欢为了迎合资本市场讲故事、讲概念的居多!
二、通过恶性多样化促进的增长
一些企业会做任何他们能快速赚钱的事情,只要在风口上的,他们就会去扎堆。
他们的业务涵盖房地产、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健康和虚拟现实。如果主营业务不好,他们也可以炒股和炒房地产。这些企业可能能够在短期内保持良好增长,但无法持续,未来业绩容易暴雷!
三、利用杠杆和债务风险快速扩张
杠杆是把双刃剑,在经济好的时候,其收入会指数级增长,同理,当宏观不好的时候,容易资不抵债,从而走向破产
比如2018年的环保企业,今年的地产企业,如曾经的地产巨无霸恒大事件还历历在目
这里有个小技巧,我一般很少去投资产负债率大于70%的企业(个别除外)!
四、不在乎利润,只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吸引更多的资本为目的的增长
这在港美股的互联网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最为常见!
这些年,我分析过的很多这两大行业的港美新股,大部分都是如此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营收快速增长,而净利润亏损却逐步扩大,只要营收增长得越快,利润也就下降得越快
除了少部分的创始人是真的有实力和抱负的,更多的真相是:通过烧钱快速扩大规模,用不切实际的想法对标行业领先者,推高了估值并继续融资,成功上市并收割了二级市场投资者,而创始人最后变现离场。
五、以牺牲回报为代价,增加资本支出以促进的增长
这个现象在A股最为普遍!
A股市场的大多数企业自上市以来确实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增长,但增长的背后是持续的融资。
向股东要钱没有错,但融资带来收入的增长,投资回报和净资产回报非常低。
这类企业的特征是,营收高速增长,但一看现金流、毛利率、净利率、ROE等盈利指标,却低得离谱,而且常年融资金额远远大于分红金额
这种增长毫无价值。就像利率不断下降的银行存款一样,为了保持你获得的利息能不断增长,你只要不断投入更多的本金就可以达到的道理是一样的!
六、不惜通过财务造假来制造的增长
这个是最为恶劣的,所以放在最后一点,只要造假发现一次,此生应该永远拉黑
例如A股曾经的创业板一哥乐视、康美药业、扇贝去旅游又回来的獐子岛、还有轰动美股的安然事件、造假退市的瑞幸咖啡等
不过财务造假普通投资者比较难识别,需要系统性的学习,说出来足够写一本书了,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
但只要发现可疑,就宁可错过不要过错就可以避开!
以上是我多年读财报总结出来的“虚”成长,希望这次中报潮,大伙擦亮眼睛仔细看看自己持仓的企业有没符合以上现象的
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咱们评论区聊!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啦,不知今天文章对你有没帮助?我是读财报说新股,一个爱好读财报、专职港股打新和港美A三地投资,投资风格长线为主+短线为辅的普通投资者,我们下期见!
责任编辑:
标签: